考古研究

珍禽异兽在陕西的汉阳陵及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都有发现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6 00:06 我要评论(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5日正式对外公布,考古人员在陕西西安神禾塬大墓的陪葬坑中发现已灭绝的新属种长臂猿骨骼。 中国曾经分布的几种长臂猿。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英国动物学会等机构自2011开始,对位于西安市南郊神禾塬大墓(有研究者认为该墓墓主为秦始皇祖母

陕西考古研究院25日正式对外公布考古人员在陕西西安神禾塬大墓陪葬坑中发现灭绝的新属种长臂猿骨骼

中国曾经分布的几种长臂猿。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英国动物学会机构2011开始,对位于西安市南郊神禾塬大墓(有研究者认为该墓墓主秦始祖母夏太后)陪葬出土的长臂猿骨骼进行研究,通过形态观测、3D建模、16处标志点的测量确认,该长臂猿不同于现生的长臂猿属和已经灭绝的第四纪长臂猿属。

与现存的长臂猿相比,贵州文玩新发现的这个物种有着相对较扁平且较小的面部,且按该物种的大小来说犬齿特别的长。测量数据也和现在已知的四个长臂猿属没有聚合,通过3D数字扫描并将其形状与亚洲数百个长臂猿科动物以及德国和英国的收藏的标本进行比较,该物种特征十分突出,与其他属种明显不一样,因此分析应属于一个新的属种。

出土的长臂猿头骨和下颌骨。

介绍,长臂猿在墓葬陪葬坑中属首次发现。长臂猿习惯栖息在森林中,它们的骨骼往往迅速分解,因此不论在哪里找到如此古老的长臂猿遗骸,都是极其罕见的。在中国,长臂猿的化石和骨骼发现很少且多为零星的牙齿和碎骨,给属种的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此次发现的长臂猿除残头骨外,文玩还有一些不完整的上肢骨,为属种的鉴定提供较好的第一手资料

长臂猿出土于大墓东南的陪葬坑中,该坑呈长条状,是名副其实的“珍禽异兽”坑。北段陪葬的是“珍禽”,文玩,南段陪葬的是“异兽”。“异兽”从南到北依次是猞猁、豹、2只黑熊、1只绵羊及在东侧存留的长臂猿残头骨、下颌骨和前肢骨。这说明当时皇家的苑囿可能有各种珍禽异兽。长臂猿在墓中的出现充分显示人类对该物种的灭绝产生了影响

资料显示,“珍禽异兽”在陕西的汉阳陵及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都有发现,但均未发现长臂猿。

此次发现证实长臂猿的分布区退缩是迅速的,种群的灭绝速度超出以前人们的预期;也说明长臂猿种类分化的多样性,显示出它在环境中的脆弱处境。文献记载,长臂猿在18世纪以前开始减少,例如在三峡等地绝迹,但主要开始于18世纪,这一时期陕西凤翔的种群已经绝迹,在19世纪,在陕西周至、户县、镇坪还有残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江以北分布的残存地点统统消失。《长臂猿考》中提到,一直到公元10世纪,长安附近都有人捕捉长臂猿。从长臂猿在陕西的分布历史和文献记载来看,2200年以前,陕西秦岭北坡一带的森林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长臂猿分布,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湿热,森林茂密,适合长臂猿的生存。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以及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中

    以及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中

    2019-01-06 00:03

  •  ▲考古队长孙站伟向记者介绍青铜器上的铭文

    ▲考古队长孙站伟向记者介绍青铜器上的铭文

    2019-01-05 22:42

  • 影响到“后石家河”玉器、二里头绿松石“龙”

    影响到“后石家河”玉器、二里头绿松石“龙”

    2019-01-05 22:40

  • 胶东半岛首次发现汉代车马出行俑陪葬坑

    胶东半岛首次发现汉代车马出行俑陪葬坑

    2019-01-05 22:3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