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葬品、无棺木、无名。墓碑后端的墓室则只有五六十厘米长,根本放不下土葬的棺木,他判断这座古墓很可能就是古蔺当地民间传说的“生基墓”。他推测,这座古墓属于明代中早期,不仅出土石碑具有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原住民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参考。
无陪葬品、无棺木、无名。这样的“三无”“生基墓”,日前在四川泸州古蔺首次出土。古蔺县文管所表示,这种墓葬,为研究当地原住民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丰富资料。“三无”“生基墓”是在古蔺观文水库大坝旁新建公路的施工工地上发现的,打开墓室,施工人员发现并没有任何陪葬品,只有一块雕刻了图案的墓碑。最奇怪的是,连棺椁尸骨都没有。赶到现场的古蔺县文管所工作人员王家伟介绍说,,这个古墓只有一条三四米长的单一墓道。墓道是石板结构,在墓道中后部约3米处有一块墓碑封住墓道。墓碑后端的墓室则只有五六十厘米长,根本放不下土葬的棺木,他判断这座古墓很可能就是古蔺当地民间传说的“生基墓”。
王家伟说,“生基墓”并不埋死人,只埋活人的生辰八字和毛发、指甲、血、衣、鞋等物品,装在坛内埋入地下,俗称“生坟”、“寿坟”,多是人们为了催官、增寿、招财等目的而建造。这次出土的墓碑上有鱼和葫芦样式的图案,王家伟说,可能是寓意福禄有余,平平安安。他推测,这座古墓属于明代中早期,不仅出土石碑具有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原住民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参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