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至12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梅县博物馆、梅江区文化局的文物工作者,在梅州市郊月梅竹林村建设工地发掘距今一千多年的南朝墓,清理出土文物瓷器一批,器形有杯、盖罐、单耳罐、双耳罐、敞口壶、纺纶及铁剪、铁钉等。现场考古人员认为,该墓仅有自然受损部分,没有受到盗墓者侵袭的现象。但尸骸及棺木等由于年代久远已无遗留。
墓砖有8种不同花纹
由于年代久远,墓顶已坍塌,陪葬品部分已残破。该墓为砖室墓,长5.37米、宽1.54米、残高0.65米,结构为长方形。墓分前后两室,前室有“天井”、下水道,后室有“窗口”。墓砖上有叶脉纹、钩方格纹、方格菱纹及其他三角几何组合等8种不同花纹,这在当地已出土的古墓中非常罕见。其中有少数铭文砖分别有“颖川钟氏墓”和“吉”字凸字,在梅州尚属首次发现,显得非常珍贵。
墓底平铺两层砖较为少见
此外,墓底平铺两层砖,上层为编纹排列,下层为人字纹排列。在近年梅州地区这一时期的墓葬发掘中较为少见。这些砖平均长约30厘米,贵州文玩,至纯天珠,质量非常好,文玩,砖的相砌之间没有灰相黏合。有关人士认为,从此可以折射出当时梅州客家地区民间的建筑技艺已比较发达。
由于随葬品中包含纺纶及剪刀等女性用品,有关专家认为该墓的主人可能为女性。该墓的发掘,对研究客家地区葬俗和客家民系的迁徙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黄道钦认为,该墓的发掘说明在一千多年前梅州的古文化比较发达,文化底蕴深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