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首次公布历时5个月的考古调查结果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0 14:40 我要评论( )

南宋史学家罗泌所著的《路史前纪》有这样的记载:“蚕丛纵目,王瞿上。”传说古蜀国首位国王蚕丛最早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后来率领部族从岷山迁至成都平原居?K?耙虑嘁拢?芭┥#?词?住保?诔啥计皆?⒄股??途?谩6?“瞿上城”,就是蚕丛在成都平原

南宋史学家罗泌所著的《路史前纪》有这样的记载:“蚕丛纵目,王瞿上。”传说蜀国首位国王蚕丛最早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后来率领部族从岷山迁至成都平原居住。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而 “瞿上城”,就是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之初的第一个都城

新津花源镇遗址地层剖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有学者对《路史前纪》这一记载批注:“瞿上城在今双流县南十八里”。更有史学家指出:“瞿上城在今新津县与双流县交界之牧马山蚕丛祠九倒拐一带。”然而,鉴于该区域迄今为止没有过系统的考古调查,神秘的瞿上城是否存在?又是否位于双流牧马山?仍然是千古未解之谜。

日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双流县文物管理所举行专题论证会,首次公布历时5个月的考古调查结果,古籍文献中的“瞿上城”有可能真在双流牧马山。

为了揭开“瞿上城”的千古谜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双流县文物管理所今年6月组成“瞿上城”考古调查与研究课题组,至纯天珠,对双流牧马山九倒拐地区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一部主任刘雨茂介绍,本次调查区域设定在双流县西部、东升镇以南地区,围绕牧马山西北麓胜利镇白塔村九倒拐为中心展开,重点区域在胜利镇西部和黄水镇东部,向南延伸至新津县花源镇,调查覆盖面积近78平方公里。

5个月内,考古专家们运用全覆盖式调查法,对所在区域进行徒步踏查,重点观察台地和隆起的地形,对可能存在古代遗址的区域进行考古钻探,先后发现3处商周遗址、1处汉至明清遗址、10座大型汉代砖室墓、1座大型汉代土坑墓。

刘雨茂说,3处商周时期遗址分别位于双流县黄水镇长沟村九组、红桥村五组以及新津县花源镇,显示出双流西南部及邻近地区存在商周时期的聚落群。从三处遗址规模看,当时聚落已有明显的等级区分,并且可能存在超大型遗址。

“本次考古调查是对文献记载的双流县境内可能存在古蜀‘瞿上城’的地区进行的首次全面考古调查。”四川大学教授宋治民认为,三处商周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双流西南部地区先秦遗址的空白,将有利于改变“瞿上城”研究较多依赖古籍文献资料的局面。

过去有观点认为,商周时期双流地区地势低洼,不宜定居和农耕。如今发现的先秦遗址处于牧马山山前地带,沿河流台地分布,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并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而新津花源镇遗址地层堆积多达5层,还存在四川新石器时代宝墩文化的遗存,贵州文玩,预示着双流西南部及邻近地区历史源远流长,对探讨双流以及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史籍中的蚕丛王以及“瞿上城”之谜有望揭开。这意味着,从“教民养蚕”的蚕丛到“教民捕鱼”的鱼凫,到“教民务农”的杜宇和治水的开明,因各都城逐步被发现,至纯天珠,古蜀国遥远的历史有望逐渐在现实中一一得到印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勉县定军山发现汉代陶俑 眼珠牙齿清晰可辨

    勉县定军山发现汉代陶俑 眼珠牙齿清晰可辨

    2019-02-20 14:42

  • 确定这是距今近1000年的北宋年间的一个船形砖室墓

    确定这是距今近1000年的北宋年间的一个船形砖室墓

    2019-02-20 14:36

  • 东周灰坑78个、灰沟6条

    东周灰坑78个、灰沟6条

    2019-02-20 14:34

  • 五座墓葬时代相近、排列井然有序

    五座墓葬时代相近、排列井然有序

    2019-02-20 14:3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