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致使墓坑底径明显要大于瓮棺底径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7 07:02 我要评论( )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2017年度考古发掘揭示出一座新石器时代瓮棺墓,是孙家岗遗址墓地中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瓮棺墓。除作为葬具的夹沙陶瓮外,从该墓中还出土了5件片状玉器,包括1玉蛙、2虎首和2件器形不明的玉器残件。 图一 M71出土玉器 该瓮棺墓编号M71

湖南澧县孙家遗址2017年度考古发掘揭示出一座新石器时代瓮棺墓,文玩,是孙家遗址墓地目前为止发现唯一一座瓮棺墓。除作为葬具的夹沙陶瓮外,文玩,从该墓中还出土了5件片状玉器,包括1蛙、2虎首和2件器形不明的玉器残件。

图一 M71出土玉器

该瓮棺墓编号M71,直接开口于耕土层下,打破深褐色生土。瓮棺上部被后期人类活动扰乱损毁,考古发掘将其揭露出来时,瓮棺仅余底部,平底,夹沙红褐陶,位于一残径48厘米的圆形坑中。瓮内底部见1玉器残件(M71:1)。瓮棺之外,坑内为较疏松的灰白色堆积,其中包含有一些陶瓮腹部残片,另外4件玉器皆出土于此一堆积之中,和夹沙陶瓮残片共存。而在瓮棺底部之下,圆坑之底,还见有近8厘米厚的纯净浅黄色堆积,致密、坚硬并呈层状,似经夯打。

图二 M71发掘前平面

图三 玉兽首等出土时情景

图四 玉蛙出土时情景

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M71堆积的形成历程。首先下葬之前,开挖一圆形土坑,并在坑底铺垫了一层纯净黄土,夯打压实。该圆坑的大小可能是依照陶瓮的最大腹径挖的,陶瓮底小腹大,致使墓坑底径明显要大于瓮棺底径,下葬后,瓮棺下腹部与坑壁间便会存在一定的空间。最初下葬之时,所有玉器应该都是安置于死者身上,和尸体一起被放入瓮棺,埋进坑内。之后数千年,人体朽腐归尘,瓮棺破碎,原位于死者身上的部分玉器与破碎的陶瓮残片一起落于坑底。幸亏有这一过程,当晚近时期人类活动毁去瓮棺上部绝大部分,使瓮棺仅余底部与少量下腹部时,我们的考古发掘仍能在该墓中采集到多件玉器。

图五 M71平剖面线图(1、4玉器残件,2、3玉首面,至纯天珠,5玉蛙)

图六 玉器残件(M71:1)

图七 玉兽首(M71:2)

孙家岗遗址墓地经1991、2016和2017三个年度的发掘,先后揭示出新石器时代墓葬138座,M71是其中唯一的一座瓮棺葬,其它皆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除葬式的独特性外,M71中还出土了3件完整玉器,是整个墓地中除出土龙凤玉佩的M14之外,出土完整玉器最多的墓葬。

图八 瓮棺葬在墓群中的位置

M71瓮棺墓另一个需要留意的是其所处的位置。孙家岗遗址2016至2017年发掘在墓地北部揭示出的七十余座新石器时代墓葬明显可以分为东西两个墓群,两个墓群相距约12米,而M71位于两个墓群中间的空白地带,其周围约4米的范围内再无其它同时期墓葬分布,唯一座瓮棺墓孤立分布。

独特的葬式,随葬较多完整玉器,以及位置脱离墓群独立分布,这一切显然都昭示着M71瓮棺墓墓主在当时聚落中的特殊地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考察队伍先后参观城头山考古遗址博物馆、城墙遗迹剖面馆、建筑遗迹馆、稻田祭坛遗迹展示馆等

    考察队伍先后参观城头山考古遗址博物馆、城墙遗迹剖面馆、建筑遗迹馆

    2019-01-07 05:34

  • 是洋沙湖之外岳州窑早期另一个相对集中的一个青瓷产区

    是洋沙湖之外岳州窑早期另一个相对集中的一个青瓷产区

    2019-01-07 00:15

  • 取得中国矿冶考古的多项突破多个成排圆形焙烧炉填补了我国炼锌技术史研究的空白

    取得中国矿冶考古的多项突破多个成排圆形焙烧炉填补了我国炼锌技术史

    2019-01-06 23:39

  • 湖南百梅窑遗址东汉至三国时期窑业遗存考古工作新进展

    湖南百梅窑遗址东汉至三国时期窑业遗存考古工作新进展

    2019-01-06 20:0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