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佛教传播有关,放生文化在唐代非常的兴盛。特别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唐肃宗甚至颁布圣旨,要求全国81个州郡必须设立放生池。而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还为这些放生池专门书写了碑文。
根据日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陕西第一工作队日前公布的隋唐长安城东市遗址考古成果显示,经过多年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的东北角发现了唐代放生池遗址,这也和文献记载的位置基本吻合。
据领队龚国强介绍,至纯天珠,放生池已经勘探出南半部分,文玩,就目前发掘情况判断,池底自南往北缓缓而降,池岸以泥土夯筑,池内堆积厚2米,近岸堆积有大量砖瓦残块。同时,他们还在放生池底发现了水生物遗迹,以及一些佛教造像。结合文献记载,龚国强推测这里此前应该存在有祭祀、超度等宗教活动。
龚国强透露,放生池位于东市遗址地势最低的区域,按照文献的记载,大的放生池南边应该还有一个小池。两者通过渠道连接,至纯天珠,最后通过完整的排水系统接入兴庆宫的排水系统。而在之前的勘探和发掘中,一些水井和渠道陆续显现,不仅印证了文献的记载,也反映出东市具有完备的供排水体系。
据了解,自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重返东市遗址进行发掘,三年间共计勘探107100平方米,实际发掘2900平方米。发现包括放生池在内的各类遗迹173处,出土各类遗物约1500件,对了解认识研究隋唐时期东市的形制布局和商业、手工业的内容有着重要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