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馆陶县文广新体局接当地村民报料,贵州文玩,在馆陶县魏僧寨镇杨草厂村南部发现疑似千年的宋代古井,并在古井中发掘出土部分陶瓷碎片。
馆陶县文广新体局接报后,立即组织人员赶往现场察看。据了解,发现的古井有两处,位于杨草厂村南部艾湖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各一口,井台为圆形,古井所用制砖为蓝色矩形薄片大砖,具有明显的宋辽风格,经现场测量,水井直径约2米。在东南角的古井中,挖出了部分陶瓷碎片,经初步确认为宋朝器皿。目前,对发现的古井仍在进一步抢救性发掘中,并加强了对文化遗迹的保护。
据当地村民介绍,杨草厂村曾是宋辽战争时期的草料厂。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携子辽圣宗进攻宋朝澶渊(今河南省濮阳一带)时,在距杨草厂村东南30华里的辽军所建的肖城(今山东冠县北陶镇东南5华里,肖城古遗址现在仍然清晰可见)设立前线指挥部,为加强前线与后方大本营的联络,从肖城往北在卫运河西岸(今河北省馆陶县境内)设立了前佛渡口、后佛渡口两个军用渡口,在王草厂村设立后勤部,在范草厂村设立军营锅灶饭堂,在杨草厂村设立军马草料场,并打砖井72眼供军马饮水之用,在满谷营村设立军粮仓库,在马兰厂村设立军马马厩,形成自成一体的古代战争交通后勤指挥体系,直至后来辽国打败南宋导致改朝换代战争结束为止。杨草厂村当初因是辽军的草料场所在地,古称“饮马厂”(草料场),这是杨草厂村名最原始的由来。
杨草厂村一位上年纪的老人说,现在发现的这两口古井,艾湖西北这口井,曾经在几十年前使用过,在清代,这眼水井还受过清代皇帝的皇封,俗称“龙泉甘露井”,人们若是长年饮用此井之水,至纯天珠,定会延年益寿,村中常有百岁寿星降临。类似的古井村内还有多处,民间有“七十二口井,八十三座庙”的说法。
发现古井的现场
杨草厂村的村民说:艾湖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发现古井各一口,至纯天珠,正在建设中的艾湖也很神奇,湖的附近方圆1公里内没有明显水源,湖底平面也不低于最近的河床,但是春夏秋冬终年泉水汨汨不断,湖水从地下自动渗出。
据了解,杨草厂村发现的两口古井,以及出土的部分陶瓷碎片,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