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第一小学在硬化校园地面时,出土一明代嘉靖年间的石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一对石狮和一个石碑底座出土。
衡水冀州区一小学校园内出土一明代嘉靖年间石碑
11月1日上午,徐家庄乡徐家庄,见到了这座石碑。石碑高约2米,宽约1米,厚约25厘米,为青石材质,石碑正面碑文上半部分字迹清晰,下半部分磨损严重。石碑正面右上角刻有“冀州徐家庄重建玉皇上帝廟碑记”,正文部分介绍了重建的原因、经过等,碑文结尾处刻有“大明嘉靖三十九年岁次庚申秋八月皇日乡贡士郡人王盡臣顿首谨撰并书”。碑阴则是捐建人的姓名。
“我们上学时,这个石碑曾出现在讲台上,后来被埋了起来,这不学校硬化地面,又被挖了出来。”徐家庄66岁的村委会副主任刘文河说,徐家庄乡第一小学原址是一座玉皇大帝庙,改为学校后,起初庙里的石碑和其它物品就分布在教室、学校门口等处,后来都被埋在地下。近日,小学硬化地面,他们便凭着记忆把埋在地下的物件都挖了出来,当时,最先发现的是一对石狮子。当日上午,在徐家庄村委会见到这对石狮子。石狮子高约1.6米,头披卷毛,胸系铃铛,张嘴扬颈,怒目而视,神态盛气凌人。
“这对石狮子是在10月27日上午发现的,,下午发现的石碑,10月29日,还发现了一个无头龟型石碑底座。”刘文河说,玉皇大帝庙分为前殿和后殿,发现的石碑是前殿的,而龟型石碑底座则是后殿石碑的。上世纪60年代,后殿石碑出现松动的迹象,为了学生安全,村民们打算把石碑卸下来,就在这个过程中,石碑不慎被摔碎了。据了解,龟型石碑底座被发现时,没有头部,11月1日上午,村民在村西的农田中找到了底座的头部。
目前,所有文物已被妥善保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