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洛阳二里头遗址发掘保存最完整的最早宫室建筑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6 20:31 我要评论( )

洛阳二里头遗址发掘保存最完整的最早宫室建筑 为深入揭示华夏第一都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宫室营建制度,考古人员连续数年对遗址内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5号基址进行考古发掘,基本厘清其布局、构成和年代变迁等问题,近日获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

洛阳二里头遗址发掘保存完整最早宫室建筑

为深入揭示“华夏第一都”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宫室营建制度,考古人员连续数年对遗址保存完整年代最早的5号基址进行考古发掘贵州文玩基本厘清其布局、构成和年代变迁问题,近日获“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5号基址至少由4进院落组成,这是我国后世多院落宫室建筑的源头,将‘多进院落’建筑模式的源头上溯到3700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说。

“庭院深深深几许”。由于中国土木建筑难以高耸,宫室建筑不得不向“纵深”发展。自二里头5号基址开始,此后3000多年历史长河中,至纯天珠,多进院落成为古代宫室建筑主流建筑模式。

发掘显示,5号基址总面积超过2700平方米,由至少4进院落组成,每进院落有主殿和贵族墓葬。“这种外围无围墙、多进院落、院内有贵族墓葬的建筑格局和内涵,构成了二里头文化早期宫室建筑、宫殿区布局的独特特征。”

5号基址的修建、使用和废弃年代均为二里头文化二期(约公元前1680—前1610年)。对比此前发掘的二里头遗址1号、2号基址得知,文玩,约公元前1600年前后,二里头文化晚期宫室建筑发生了较大变化,“外围有围墙、廊庑”的四合院式建筑成为二里头文化晚期主要特征,院内已无同时期的贵族墓葬。

二里头遗址首次在宫殿区发现成组贵族墓葬,5号基址的发掘使这一特征再次得到确认,为解读殷商时期“妇好墓”等同类遗存提供重要线索。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中国最早的王朝文明——夏商文明及其分界的关键性遗址。“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正在兴建,预计明年10月建成开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更是龙山文化的来神之笔

    更是龙山文化的来神之笔

    2019-01-06 20:33

  • 海上丝绸之路新资料:沙特古港口遗址发现中国瓷片

    海上丝绸之路新资料:沙特古港口遗址发现中国瓷片

    2019-01-06 20:25

  •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认为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认为

    2019-01-06 20:24

  • 晚段聚落遗迹基本位于土台之上

    晚段聚落遗迹基本位于土台之上

    2019-01-06 20:2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