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秦俑博物馆考古队发现2000多年前丝织品遗存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2 10:54 我要评论( )

昨日记者获悉,秦俑博物馆考古队对一号坑笼箙(战车上的无盖兵器箱)两样木炭样品进行了鉴定,确认质地是梓树,这种干燥稳定的木材被称为木王。最难得的是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丝织品遗存,虽然已经炭化,但保存至今已非常难得。 考古队在对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

昨日记者获悉,秦俑博物馆考古队对一号坑笼箙(战车上的无盖兵器箱)两样木炭样品进行了鉴定,确认质地是梓树,这种干燥稳定的木材被称为“木王”。最难得的是发现2000年前丝织品遗存,虽然已经炭化,但保存至今已非常难得。

  考古队在对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中,在俑坑北部东段区域内标号为G9的过洞内发现3处“笼箙”遗存,并采集了已经炭化的两份样品。

  “笼箙”是车内的容器,放在战车的辐车里,用来放箭头等兵器的纳杂箱。其中一个长约90厘米,宽50厘米,残高25厘米。两份木炭鉴定是梓树的木材炭化而成。专家告诉记者,梓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是我国历代用材最广的优良木材之一,也是制作器具之良材。后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描写梓木用途,说它做车板、盘合、乐器都可以胜任,甚至可做棺材,品质胜于松柏。因此,所以商周出土的一些箱盒,也多是用梓木制作。宋代著名大经学家陆佃著《埤雅》记载:“今呼牡丹谓之花王,梓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

  这次再用显微镜观察时,还意外在箱壁的朽迹中发现丝织品的遗存。这处遗存附着在箱子的漆层上,是一层规则的纵横交叉织痕。通过体式显微镜确认为纺织物。纺织物由清晰交织的丝线织成,呈平纹组织,每平方厘米约有30根经线和30根纬线。丝线由几十根茧丝合成一股,平均直径约0.38毫米。专家推断,丝织品可能是箱子的内衬。

  丝织物炭化都很严重,专家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丝织物的经纬线都经过捻,外观呈细鳞状,织物表面呈绉折纹状,可能是绉纱或縠。縠是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绉的平纹丝织物。

  丝织物是有机质,,很容易燃烧殆尽,罕有保留,保留下来的也都已炭化。秦都咸阳第1号宫殿建筑遗址曾出土一包已经炭化的丝绸衣物。本次发现的丝织物能够炭化保留下来,可能是因为丝织物里面是木材,外面是漆膜和漆灰,所以具有很好的封闭功能。同时,丝织物还上了髹漆,这是古人使丝织物硬度增大,易于定形的方法。如此一来,提高了丝织物的坚牢度和耐磨性,也增加使用的耐久性。

  据悉,这次发现极大地扩展了考古发掘的研究领域,达到了全面揭示古代遗存文化内涵的发掘目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2019-01-01 22:27

  •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2019-01-01 20:0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