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2016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陕西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历经五年多的艰苦调查,迄今已在中国古代大道——秦蜀古道陕西省境内,发现313处道路文物本体遗存,它们主要由栈道、栈桥和碥道三部分构成,还包括驿站、关隘、寨堡、城址、隧道等。
秦蜀古道是中国古代的国家级大道,穿越秦巴山地,是关中盆地通往四川盆地的7条主道路组成的一系列道路的统称。
在《从此出发——秦蜀古道调查》的报告中,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静说,调查表明,秦蜀古道是一点多线的发射状路线,并非单一线路,它是一组道路群,由7条道路组成。道路网全长约4000公里,陕西境内全长3000多公里,占到了道路总里程的大半部分。
她说,陕西秦蜀古道的文物本体遗产数量庞大。“这些文物全部是实地踏查的成果,其特点是文物覆盖范围广,遗存数量大,具备一定的文物规模,文物遗存的保护环境真实,可信地证明了秦蜀古道不仅仅是存在于文献中和地图上的几个线条,证明了陕西是秦蜀古道线路的主省份,是中国秦蜀古道文物遗存的最主要地区。”
据了解,秦蜀古道在历史上先后被称为“周道”“秦道”“蜀道”。这条古代大道,由7条主道路组成,包括由陕西关中通往汉中的“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4条道路,以及由汉中通往终点站四川盆地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3条道路,它们或以途经水和山谷命名,或依道路走向方位命名,,或依据历史故事命名。
赵静说:“秦蜀古道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道路交通体系。7条道路的任何一条道的具体名称只代表秦蜀古道的某一线或某一段,并不能通贯从长安到成都的全程。”调查发现,不同于其他古代陆路文化线性路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栈道在秦蜀古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秦蜀古道遗产集自然环境遗存、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内涵于一身,是中国最具独特性的山区道路遗产。目前除发现道路本体文物313处外,还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00余处。此次调查成果中的29处文物遗迹,已被公布为陕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文物局上月宣布,将设立陕西蜀道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通过遗产保护、成果展示宣传蜀道历史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为期三天的2016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闭幕。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社科联主办,省考古学会、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这届报告会上,重点介绍了9项重要考古新发现。2016年,陕西省共实施考古项目108项,对47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包括龙岗寺旧石器和新石器遗址、石峁遗址、周原遗址等11个大遗址项目,清理各个时期古墓葬844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