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 宋春雨/摄
中国基金报 孙晓辉 整理
3月21日,在第六届中国机构投资者峰会暨财富管理国际论坛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发表了题为“动荡世界下的中长期投资价值”的演讲。
段国圣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一个确定性事实,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可观。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依然满怀信心。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国内利率高于发达市场利率的趋势不会根本反转,对保险资金等长期投资者而言,可能提供了配置机遇;在权益投资方面,传统领域、成熟行业、消费升级、进口替代和创新驱动、TO C向TO B转变风口等六大机会值得关注。
以下为段国圣演讲文字实录:
《动荡世界下的中长期投资价值》这个题目是主办方的命题作文,偏宏观,我今天讲的内容也稍微偏宏观一些。我想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包括固收或权益等广义投资的角度来展开。
我们目前面临一个很不确定的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在变缓,中国经济增速也在降低。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增速放缓更加明显,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这些因素均增加了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刚才大家提到美联储最新声明,全球主要经济体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接近极致,尽管美国暂缓加息,但我们仍然相信全球货币政策可能会有一个回归正常化的过程,这对全球流动性和金融市场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从而诱发金融风险。
特朗普总统上台以后,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逆全球化进程,世界贸易摩擦加剧,这也给中国未来出口形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此外,包括美国、欧洲,以及中国在内,债务杠杆率相对较高。因此,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非常不确定或者说动荡的世界。但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们依然满怀信心。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维持较高增速可期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一个确定性的事实。但我们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可观。首先,中国人均GDP依然较低,意味着中国经济向发达经济体看齐的空间依然巨大,中国经济仍会保持较快的追赶步伐,我们还可以用“追赶”这样一种思路去发展我们的经济。
从促进经济增长供给端的各项要素来看,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可期。
关于总产出,我从劳动、资本、生产率三个要素简单讲一下。
首先是劳动角度。我国的人口红利虽然在下降,但大量数据说明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是存在的,且人口红利有望持续到2030年。
第二是资本角度。在物资资本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物资资本,形成了大量固定资产规模;在人力资本方面,中国依然有工程师红利;在自然资源方面,我们在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产业利用方面,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优势。
第三是生产率角度。我国这几年在技术进步方面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同时在效率提升上也做了一些市场化改革。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可能从依赖要素投入向依赖科学技术创新进行转变,届时将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尤其是理工科人才,而这方面中国有全球最为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工程师输送队伍。2004年至2016年,仅12年时间,中国培养了7500多万大学毕业生、500多万研究生;目前每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超760万、硕士研究生超过56万,源源不断地向劳动力市场输入高素质人才,这中间绝大部分都是理工农医类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输入新生力量。所以,如果说20年前巨大的蓝领红利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那么,随着人口素质的提升,今后会是工程师红利接棒,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这几年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科技投入规模在2013年就超过了日本,在2014年研发投入大概相当于欧洲的56%,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研投入国,大概占到GDP的2%。
中国这几年创新产出效果明显,根据Nature杂志的测算排名,中国科研论文数量加权评分已经位居全球第二,衡量一国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PCT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此外,庞大的国内市场从需求侧支持经济长期增长,相信中国的经济增长未来将更加依赖消费拉动,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持续积累的财富和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队伍,将对国内消费市场形成强有力支撑,也为中国企业的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随着收入增长而先降后增的态势,后工业化时期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逐渐改变,美国、日本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边际消费倾向逐渐企稳并不断上升。2018年,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今年可能即将迎来拐点。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中国积累了庞大的资本,也培育了大量的市场主体,涌现了大批优秀企业,这些资本和市场主体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充满活力,持续提升经济效率。
在市场化改革推动下,特别是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以世界500强为例,2006年,进入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只有23家,大陆企业(19家)全为国企;2017年,进入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有115家,大陆企业有105家,其中大陆民营企业有21家。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等领域,民营企业表现更好;在装备制造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显著高于初级制造业;在充分竞争领域,国有企业特别是其基层单位也表现出十足的活力,共同推动经济效率提升。
最后,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中国劳动总量世界第一,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勤奋的目标均是追求富裕。
2018年,在经济下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下,股票市场大跌,2019年预期有所好转,包括股票市场等很多市场出现了各种蠢蠢欲动,我们去看一些草根调查会发现,中国企业、中国人民追求财富的决心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这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