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拍卖会现场的人最能理解,那一个个天文数字好像皮球一样被抛出的时候,亲眼见证台下每一个喊数字者神情仪态的人,就是不断在天文数字被喊出后重复几遍的拍卖师,他们的槌起槌落之间,财富飙升,艺术品价值疯狂猛涨。
一本名为《拍卖师》的书里说他们是“拍卖场上风度卓然的王者,幕后长袖善舞的操盘黑手”,而所谓拍卖师被“鉴定”为这样一种存在:“游走于阳光和阴影之间的灰色地带,充当经纪人或者皮条客。”
本期《OURS》走近国内为数不多的著名拍卖师之一,贺立彬。他说,短短二三十年,拍卖高速发展得就像一个巨大的吸金神坛,身在这一行就像苦行僧面对凡尘的诱惑,不断抗衡中修成正果。
短短二三十年,拍卖领域高速发展的同时,更像一个巨大的吸金神坛。在这里,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现在的拍卖会总是吸引着身价百万千万甚至过亿资产的人们,而在二十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文物不如文学有人气,那时候跟人说张大千不如跟人说索尼留声机,拍卖也是如此。
最早我在的单位叫北京拍卖市场,所在岗位是仓储管理。终日面对成百上千的文物,觉得是件枯燥乏味又苦闷甚至煎熬的“差事”,有谁会知道今天文物的吸引力比黄金大呢?
要说这一切的拐点,还在北京拍卖市场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拍卖。记忆中那次拍卖空前绝后——书画、碑帖、瓷器等古董在其中,留声机等当时的新式大件也在其中。不比现在的拍卖会观众入席是没有门票的,那场拍卖会的门票只收美金。就这样,楼上楼下比最火的名角儿戏台子热闹百倍,场面甚是壮观。也是在那场拍卖会之后,有了民营拍卖公司——当年在二楼观摩的人中,正有今天国内最大的公司的老总们,比如嘉德的陈东升,瀚海的秦公。
那次之后,拍卖可谓风生水起。2009年10月18日,我主持拍卖的清乾隆宫廷纪实绘画作品——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专场拍卖上,从78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终以1.344亿元成交,文玩,超过北京匡时2009年春拍中以8400万元成交的八大山人作品《仿倪瓒山水》,媒体说那件作品的拍卖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亿元时代”的来临是拍卖史上的刷新,也就意味着新的征程已经开始。
拍卖会座无虚席也已是自然现象,我所见的更有足足立等一天,站着观摩的,甚至盘腿而坐在现场的。这些表面上谁都能看得到的价格、现场形势,多少是一种证明。所以有人说,拍卖会是一个巨大的吸金神坛,看着不过一个中小礼堂大小的地界上,拍出的宝却是价值连城。
自亿元单品之后,那场拍卖的拍卖槌我至今保留。当时,大家都说亿元是大关,我说,没有最贵,只有更贵。更超乎想象得价格,还在后头。
这一行,每日都在面对诱惑,一夜暴富和名声扫地都是随时可能发生的,选择就像行走在凡尘的苦行僧,终日与诱惑抗衡中修成了正果。
金钱、美人和毒药,从来都是快乐凭空而来的源泉。所以,每个人,身在每一行都有面对诱惑的时候,拍卖师面对的诱惑更大。所以有人说,拍卖师是个荣誉和毁谤并加于身的职业,优秀的因为成交率100%而获戴白手套,(国际惯例是一个专场拍卖中倘若拍品成交率达100%,执槌的拍卖师就会受颁一副白手套作为荣誉和奖励。)有些人却被骂举“黑槌”,常常有些激情四溢的拍卖师会被人们认为是拍卖公司雇的“推销员”……人们印象中,拍卖师像《无间道》里的“多面人”。
亲历每一场拍卖会,每一场都是财富与艺术的角逐,这里面有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有市场的投机环境,有拍卖公司上下员工历时长久的辛劳甄选,作为一个专业的拍卖师,是最能洞彻其中每一环节的。所有一切都在眼底呈现的时候,有些人依然摆不脱了高价背后那好像一个黑洞的强大吸附力。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幅画在这场拍卖会上价值三十万,如果拍卖师委托他人竞拍得到,转手下一场拍卖会的时候又私下委托他人授权拍卖公司拍卖,除了进入市场化以后艺术品本身升值带来的收益,拍卖师在场上过分的激情等等带动价格上涨,最终成交额实现五十万甚至更高,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当然,一次这样的“暗箱”操作带来的是瞬间既得的资产,随之而来也有可能是名誉扫地。
所以我更欣赏国外对我们这一职位的称呼:拍卖官。在欧洲古代,拍卖师都是法院人员来兼任的,比如面对一些资产拍卖,为的是不偏颇于原告或被告。拍卖师就像法官,面对诱惑的时候又要像苦行僧,端着公平公正的水不洒不露,才能走稳这一路。
一个拍卖师对价格的左右到底有多大?
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他们觉得拍卖师在现场不断的喊出高价数字,一次两次三次,就在那每一次的报数之间,一件藏品从十几万到几十万几乎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更有上亿的价格出现,好像拍卖师能在其中左右价格一样。
其实不然,艺术品拍卖师不以“吆喝”、“推销”为职责;有关商品的介绍拍卖之前发公告,最少预展时间为两天;拍品临时查出有瑕疵给予的描述、临时变更,在拍卖图录上都一一列举,这些都是明文规定好了的,拍卖师的功能主要是要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宽松的环境,让人自由竞价,然后选择一个最高价格落槌。
当然,作用并不是一点没有。拍卖师好坏的差别就在价格上的“一口”。一件拍品的竞拍价已经到达一百万的时候,好的拍卖师主持的拍卖成交价可能是一百一十万,一般好拍卖师会在价格上高出这一个“竞价阶梯”。这一个阶梯从哪里来?有时候一件顶级拍品人人都想要,有时候买家在思考,拍卖师通过公正客观的对拍品进行介绍,即可为买家争取两秒的时间,这两秒,有时候最少也有十万的价值。
世界杯上流行说一句话,一个好队员是一场球赛的灵魂。对于拍卖师来说亦然。好的拍卖师有阅读全场的能力,一眼辨识真正的买家,文玩,识得一些知名大买家习惯性的肢体语言,同时能做到照顾全场。如果说买家、收藏者的眼力决定了他在收藏领域的财富身份,拍卖师的眼力也同时影响到他在这一行的地位。整个拍卖会,便是一场眼力的角逐。
每一场大型拍卖会都有天文数字出现,那个数字的背后则是一件稀世珍宝,和一连串为了争夺宝物而展开的价格拉锯战。最终天价便成为这场拍卖会的高潮,被无限放大。但高潮总是最稀少,高价过后的寂缪不仅是暗淡,对于艺术品和拍卖师都是一种失去,所以好的拍卖更像一支顺畅的曲子,是艺术价值和资金财富的伴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