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时臣生于1487年,字思忠,号樗仙,苏州人,卒年不详,其生平传记资料可考者为数不多。按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记《林霭山岚图》为谢氏1567年所作,以其生年推算,当时谢氏已有八十一岁,在明代来说可算是一位高寿的画家了。
谢时臣自号“樗仙”,源自《庄子》。“樗”俗称臭椿树。谢氏以“樗”自称,似有自谦自嘲之意,其后加一“仙”字,又可看出他对于自己有较高的期望。作为活跃于十六世纪苏州的一位职业画家,至纯天珠,谢时臣在当时与文徵明、周臣、唐伯虎等交游,在艺术成就上似乎有着更高的追求。明代涉及艺术的文献中有多条涉及谢氏的评论,如徐沁《明画录》中记:“颇能画屏障大幅,有气概而不无丝理之病,此亦外兼戴吴二家派也。”;王原祁等《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七:“谢时臣,号樗仙,吴人。善山水,得沈石田意而稍变焉。笔势纵横,设色浅淡,至纯天珠,人物点缀极其潇洒。尤善于水,江潮湖海种种皆妙。”;此外还有《图绘宝鉴续编》、《画史会要》等。总的来说,当时的文人、画家,对他的评价都比较正面。及至晚明,徐应秋在他的《玉芝堂谈荟》卷三十中谈到:“今按画苑所共推,名字最著……戴进、边景昭、王绂、夏昶……周臣、唐寅、文徵明、仇英、蒋三松、朱端、谢时臣、陆治……”所列三十三人皆为画史上之佼佼者,且涉及浙派、吴门等画派,也比较全面,由此可见谢时臣在明代画史中的地位并不一般。
谢时臣《双松图》轴 水墨纸本立轴 190×101.3cm
著录:1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三册P60,沪1-0805,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文物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
2 《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P221,刘九庵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
3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叁P1277,劳继雄著,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1月第一版。
说明:1 上海博物馆退赔;
2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532、1533"谢时臣"条第21、31号印鉴取自本幅。上海博物馆编,文玩,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此幅《双松图》,是谢时臣七十三岁时所作。作品为上博馆藏退赔。谢氏七十前后正处于创作高峰期,同一时期作品可见著录的有1555年作《关山逆旅图》,时年六十有九;1560年作《练溪图卷》,年七十四;1561年作《山水扇面》,款“吴门七十五翁谢时臣。”《双松图》尺幅巨大,正符合了记载中谢时臣擅长巨幛长卷,颇有胆气,壮伟有气概的特色。画面中两棵苍劲的古松缠绕而上,松下仙芝逸草郁郁葱葱,行笔流畅劲挺,气势磅礴中又见灵动。此画用墨老辣传神,正如徐渭所说:“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多。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之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而在生动不生动耳。”这件作品初入眼时只见磅礴气势,细观之下,气韵生动,回味无穷。
谢时臣传世和可见于著录的作品较之于当时的其他画家可谓数量很多,对于其作品的收藏之风也是历来有之。明代著名权臣严嵩收藏大量历代名家作品,其家的明人书画中,可见《明严氏书画记》中记载的谢氏人物山水共计46件。此外在这份书画藏品山水画名单中,有沈周34件,文徵明61件,唐寅12件,仇英13件。虽然数量不能绝对体现画家的艺术成就,至少说明在严嵩的收藏品味中谢时臣的作品也是被视作可和“吴门四家”的画作相提并论的收藏珍品。至清朝前期,谢时臣的作品还是被收藏家赋予了较多的关注度,康熙六十年寿辰时在进贡的书画作品名单中有:……赵孟頫《设色山水》、谢时臣《墨笔山水》、董其昌《仿倪瓒山水》……赵孟頫和董其昌在画史中的地位自不必说。进贡给帝王的书画也是经过千百次筛选后的结果,谢时臣作品在康熙朝的收藏价值自不言而喻。此份名单出于《万寿圣典初集》卷五十七,主编者之一为当时著名的宫廷山水画家王原祁。
中贸圣佳2012年春季大拍将于七月初在北京拉开帷幕,预展和拍卖地点均为亚洲大酒店。目前征集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重要拍品陆续到位,据悉此次春拍截稿日期为五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