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半年奔波,足迹遍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北京传是2013年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13-16日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拉开帷幕,届时中国书画、管领风骚——近现代文化名人墨迹、中国现当代艺术、古董珍玩、翠择天工——珠宝翡翠、美术文献六大专场共计1900余件精心作品,将再度彰显传是拍卖品牌号召力,并力图用实力为即将复苏的内地拍卖市场做出自己的诠释。
此次春拍,北京传是古董珍玩部精选623件拍品,力争为广大藏家呈现一个丰实的春拍盛宴。拍品将涵盖多个层次,既有官窑,又涵民俗,有普品,更有精品,内容丰富,门类繁多,6个专题将充分考虑到不同藏家的喜好。
专题:脱胎玲珑---瓷玉杂件专题;探骊寻奢---珠宝尚品专题;案几清玩----文房专题及扇骨专题;镌吾嘉木----中国家具专题;一柱神怡---沉香专题;補天遗韵---赏石专题。
脱胎玲珑专题中涵盖了瓷器、玉器、杂件,精品颇多。瓷器中黄釉青花花卉花果盘和矾红九龙罐是瓷器中的亮点。
黄釉青花栀子花果纹盘,为明代宫廷独具特色的品类,于宣德时期所创烧,流行至正德一朝而止。其纹饰构图前后相近,惟见青花与黄釉色泽区别明显,绘画技法亦各具特点。此件即为弘治官窑佳作。其为广口、弧腹、圈足底,造型匀称精美,形态端庄稳重,沉着大气。所用彩料取青花与鹅黄两色。整器造型周正规整,胎质坚致厚重,盘心绘折枝栀子花,其中左右两枝盛放争艳,中间花骨朵昂扬向上,暂且含苞待放,枝蔓上又饰以三五叶片,造型团簇完整,又疏密得当;盘内中心圆与盘边缘皆以青色线双钩,内壁绘葡萄、荷花、石榴、柿子四式祥花瑞果,外壁绘缠枝花朵,间以花叶装饰,节奏齐整。画法古拙典雅而不失艳丽,青花渲染细腻,黄釉丰腴厚润,上下二色映衬,更见素雅高贵。盘底未施彩色,呈胎质之洁白色,上有“大明弘治年制”款识。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 (中)第256页 231号.
清雍正矾红海水九龙罐,造型饱满端庄,通体施以白釉为地,莹润如凝脂,以矾红彩勾绘苍龙八条,苍龙各有神态,或正面叱咤怒目,或翻腾俯立,或奔驰回首,其绘画带有浓厚的前朝遗风,可知此为仿古之作。其布局设计颇见匠心,八龙各具一处,互不重叠,造型复杂却毫不纷乱,矾红一色鲜艳夺目,更以莹白如雪的釉面衬托,倍见精彩,色彩相互辉映之妙在雍正官窑瓷器之中得到最佳诠释。底部以绿彩饰海水纹一周,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底书青花六字楷书款,青花发色淡雅明快,字体工整端庄。类似八龙腾空图题材尚见于雍正官窑的其它器型,如缸、梅瓶、玉壶春瓶,品类非常丰富,造型、纹饰近似者所见也多为绿彩龙纹,如此件以矾红描绘,颇为少见,十分精彩。
脱胎玲珑专题中不但有好的瓷器,还有高品级的杂项。黄杨木雕雪山大士就是其中之一。
雪山大士,至纯天珠,又称瘦骨罗汉、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其故事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传译到中国来的佛教经典《大般涅盘经》中: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但因目睹众生疾苦,即抛弃权位入雪山苦行,“唯食诸果……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静坐思维,不避风雨,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也变得极度消瘦,筋骨暴露,却终于在痛苦中得道,参透成佛。这一故事随佛教传入中土,历经隋唐,也逐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凡俗之身如能经得起苦行的考验,便可修成正果,更常被用来赞誉人们安贫乐道的志趣。黄杨木雕始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之际。著名诗人李渔《闲情偶寄》里评道:“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苏东坡也有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所以黄杨木也有“知命树”之美称—以能安于天命、安守困境,励人心志。此件雪山大士坐像运刀爽利奔放,大胆而不越规度,剔凿骨骼筋脉或衣裳褶纹,均出于运斤成风之雕琢,而面部的雕造手法高妙,最为精彩之处在于面部眉毛、胡须皆卷曲,雕琢细致。颧骨与下颌骨之间的肌骨颇为微妙。既使人物神态显得生动,又体现出罗汉修行清心寡欲的性情,至纯天珠,可谓精彩有致。
本次器物专场探骊寻奢---珠宝尚品专题,是本场新的尝试,本专题中有流光溢彩的翡翠,红艳似火的珊瑚,更有璀璨夺目的大克拉数的钻石。
老坑玻璃种满绿“大业有成”挂件种水饱满,色泽均匀艳丽,雕工精细,镶嵌奢华,是一件收藏级的上等翡翠挂件。
此颗钻石中7.03克拉,净度为vs2,切工为E级.在钻石界克重在5克拉的就称之为“鸽子蛋”此颗在7克拉以上,净度和色泽较高,足可以称得上市“鸽子蛋”了.
“案几清玩---文房及扇骨专题”延续了北京传是拍卖古董珍玩在2012年的风格,并在之前的基础上力求推陈出新,带给藏家更多的惊喜。
本场“案几清玩---文房及扇骨专题”精彩拍品辈出,本专题中黄花梨笔筒,木质坚实细密,纹理或隐或现,极具质感,色泽不静不喧,平和幽宁。此器器形较大,呈圆柱状,平沿平底,无唇无足,上下等宽,周身无纹,富有含蓄之美。黄花梨古称“花梨”或为“花榈”,为明清家具首选之材。因其质地细腻,色泽沉静,纹理变化多样,备受世人喜爱。古代文人、工匠在利用这种贵重木材时,为了充分展现黄花梨木质纹理之典雅华美,常常不饰雕刻。此笔筒正为独木黄花梨整雕而成,通体光素,不加雕饰,即为突出木质本身纹理之自然美感,又经细致琢磨甚是滑顺,抚之若婴儿之肌肤,手感颇佳。使原木纹理如行云流水一般,清晰毕现,文静柔美,气象万千,恰好映衬了文人儒雅气质之美。通观此物造型至简,腹身笔直劲挺,体线优美,富有张力,古雅稳重,大气浑厚,实乃自然美和书卷气相结合之佳品,素雅不失细节。加之包浆浑厚,器体较大十分难得。若置于文房案上,颇为清雅实用,尽显文房雅韵。本专题中另一件拍品也是精彩之作。吴昌硕刻棕竹笔筒。也值得广大藏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