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随着北京、香港、上海几家主要拍卖行等相继收槌,2014年的艺术品拍卖终告一段落。尽管2011年之后市场进入深度调整,但靠着市场的滞后性和惯性,多年积累的市场高点仍固执地在当代艺术和写实板块坚持了数年。但这种高度集中的趣味惯性在2014秋拍中越发显露疲态,无论市场内部环境的严苛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都迫使暮气沉沉而又高度集权的当代艺术市场显露出变化的端倪。所谓见微知著,何况新趋势已经强势地矗立在人们眼前,一个可选择性更大,更多样化的活跃市场可能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寻找的新常态。
《捕鲸船》以160万元成交,不仅刷新了欧阳春的拍卖纪录,也为沉寂许久的欧阳春赢得了新的关注
郝量的作品《毒浮屠》在2014遭遇流拍,不过整体走势依然强劲,在匡时上拍的《科学的世界》最终以230万高价成交
王兴伟的《小海军》以276万顺利成交,而以其为代表的“观念绘画”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当代格局之变
前几年,至纯天珠,写实油画一度成为拍卖市场的中坚力量,尽管大环境并不理想,但名家大作仍能获得数百万甚至千万元以上的拍场成绩。但今年秋拍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即使做足了功课的大型拍卖行,仍然出现了多件千万级写实拍品的流标,此外如王沂东、陈衍宁、陈逸飞、冷军、李贵君等写实大家的作品不是低估价成交,就是遭遇流拍,还有1-2年之内重复上拍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反复流标反复上拍的急躁情绪,似乎反应了写实板块下行时一部分卖家急于套现止损的心理。
曾经的当代艺术“F4”里,张晓刚和方力钧都在今年的香港春、秋季拍卖中相继刷新了个人成交记录,“玩世”的代表刘炜甚至在秋拍的不同专场中先后3次刷新了个人成交记录,成绩足够耀眼。但在高价之外,不能忽视的是,以往的当代明星在内地秋拍中上拍量的快速下降,以及曾经的第二、第三梯队当代艺术家价格的急剧下滑和频发的流拍。
作为市场的长期观察员,李苏桥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过去的八年,市场用前四年时间给出了一份50、60后出生的当代艺术的明星艺术家和明星作品名单,又用四年时间淘汰了一批明星艺术家和明星作品;八年下来市场确认的明星作品已经长期在1000万——1亿价格区间稳守,而这个价格区间完全不是今天当代艺术市场中段指标玩家的财富级别可以买卖的了。”
从市场针对性来看,把写实油画和当代艺术放到一起谈论显得并不那么合理,毕竟两者无论在藏家人群以及所遭遇问题上都有所差异。但作为前几年占据当代艺术市场头两把交椅,并具有垄断优势的两个板块,如今所面临的市场整体性变化却又是相近的:比如国家政策的震慑、西方艺术市场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分流以及堪称2014年艺术权力新一极的所谓“新藏家”群体的大量加入,都使此前小圈子化严重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呈现出多方角力的可能。新旧买家将用手中的资本竞争未来市场趋势和面貌的走向,而格局的变化也将使许多傲慢、无理的高价逐步被洗掉。
变化中的绘画趣味
11月23日,奔波于香港秋季拍卖的资深经纪人伍劲写下感慨:当代艺术的确到了新老划断的时候。大致的界限是2000年。过去的十年,当代艺术市场从无到有,风光过也跌落过,至于现在的状态,我认为是平静,相当的平静——当然这是指2000年以前的艺术。它很难再制造令人惊艳的传说,即便长袖善舞如佳士得也无能为力。但是,在新艺术的创造及推广层面,眼前市场表现出的活力却的确令人眼花缭乱。新当代艺术和老当代艺术,似乎已经成了两个彼此孤立的版块。
伍劲所强调2000年,是一个时间节点上当代艺术呈现出来的不同面貌,而不是简单的艺术家换代的划分。但对新千年的关注,伍劲并不是第一个。中国嘉德在2014春拍中与策展人朱朱合作推出的“转向内在:2000年以来的新绘画”专场,就以一种模糊的定义方式将“2000年”以及“新绘画”这一概念正式推到了市场聚焦之下,尝试本身也获得了很好的收获,22件作品上拍,取得1335.38万元的成交额以及86.36%的成交率。
在一级市场方面,几乎也是同步地开始了对该类型艺术家的大量发掘,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站台中国、博而励等画廊持续展出了一系列与观念性相关却又坚持对绘画性探讨的艺术家,努力形成了一种趋势性的探讨。张恩利、尚扬、王兴伟、王音等艺术家在个体创作的坚持中,同时又是艺术时刻的重要参与者,其多年来在绘画领域的探讨让“新绘画”或者“观念绘画”的热度不断上扬。
在秋拍中,新绘画艺术家虽然没有太多刷新纪录的高光时刻,但是稳定的成交和逐渐上升的竞买热度还是使他们成为了各大拍场中的中流砥柱。虽然“新绘画”一词作为概念目前还不易进行界定,而所谓“新XX”的叫法也只是尚不能完全了解一门新生事物全貌,又急于与旧事物拉开差距时的权宜之计。但“新绘画”热度之下暗流涌动的是过去十几年里不断变化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审美趣味,以及在2011年后当代艺术版块进入深度调整时,藏家对新审美趣味的认知和接纳过程。“好看、看得懂”的唯美主义趣味在藏家一步步接纳和学习中似乎也在随美术史的脉络而逐渐转向。
被“大师”的年轻人
对于年轻艺术家的关注和讨论其实从未停止,毕竟从创作和市场的双重维度来考量,新鲜力量的诱惑力都是致命的,但70、80后艺术家在2014秋季拍卖中的集体爆发却又着实是令人意外的。
在2014秋季拍卖中,共有贾蔼力、郝量、王光乐、刘韡、陈可、徐华翎、欧阳春、段建宇八位年轻艺术家先后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此外仇晓飞、韦嘉、陈飞、屠宏涛等长期被关注的艺术家也有相当稳定的成交。在多个纪录被刷新之外,北京保利主推年轻人的“新绘画专场”取得100%成交,北京匡时把70后艺术家的估价标杆提高到200万以上,显出市场对70、80后版块的热衷。“可以说来得比预期晚,但是又来得比预期突然。”伍劲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