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位敦煌研究院大师周末现身成都 细说敦煌那些事儿)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6日讯(记者 江瑶)还记得去年12月27日的那场“鏖战”吗?“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来蓉开讲座,这个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不仅如此,讲座当天,现场临时增加到的470多个座位被观众坐得满满当当,不少没能抢到入场券的小伙伴们甚至来到成博门口眼巴巴地望着报告厅大门。
今日,记者从成都博物馆了解到,为满足爱学习爱知识的小伙伴,成都博物馆已邀请到多名超一流专家,在“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的3个多月展期内,他们将陆续来到成博,伴观众们“过新年,涨知识”。
第一波专家将从1月8日起连续三个周末现身成博的学术报告厅,为大家讲解最专业、最生动、最“涨知识”的学术讲座。
“打开”石窟说亮话 张小刚为你生动解读图像学
图像学是什么?它跟敦煌到底有啥子联系?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1月8日,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张小刚将在成都博物馆开讲,考古学视野下的敦煌石窟。
主讲题目:《图像与历史——考古学视野下的敦煌石窟》
主讲嘉宾:张小刚(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研究馆员)
讲座时间:2017年1月8日(星期日)14:30
主讲嘉宾简介:
张小刚先生是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石窟考古与佛教美术史,代表性著作有《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等。
这次张先生将从图像学与历史学的角度为大家带来敦煌石窟的另一种解读,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敦煌石窟的魅力和历史价值。这可是在平时听不到的“高含金量”知识,一旦错过可又要难受了!小伙伴们千万要抓紧机会,不再错过!
剖析壁画来治疗 苏伯民给你讲讲拯救敦煌老古董的故事
听说壁画还生病?而且还不止一两例?不过这不算什么稀罕事情,几千年的“老古董”当然会“有毛病”,可是,到底怎么预防、抢救加疗养?记者了解到,成都博物馆这次找来经验老道的“名医”来跟您讲讲,敦煌“急诊室”里的故事。
主讲题目:《敦煌壁画的保护与修复》
主讲嘉宾:苏伯民(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 研究馆员)
主讲嘉宾简介:
苏伯民先生是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他长期从事壁画保护相关问题研究,这些重要的研究工作涉及到壁画颜料分析、壁画病害机理以及壁画修复材料研究多个方面。近年来,他又开展了洞窟预防性保护的相关工作,为壁画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真是敦煌壁画的“守护神”。
在这次的交流讲座上,苏先生将为大家科普敦煌壁画所面临的各种病害并介绍敦煌研究院在保护敦煌壁画方面所做的各种尝试和努力。只要大家听过苏先生的讲座,一定会惊叹于敦煌壁画保存至今的不易,对壁画保护的重要意义有更深刻的体会。
贯穿中西说故事 赵声良为你独辟蹊径读敦煌
敦煌被称作是西方文化入境必过的“海关”,当然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战场”啦!那么,敦煌壁画中到底哪些是中国人的手笔,哪些又是外国人的style呢?想要一个完美的答案吗?来成博听赵老师讲课吧!
主讲题目: 《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
主讲嘉宾:赵声良(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
讲座时间:具体时间待定(以成都博物馆官方通知为准)
主讲嘉宾简介:
赵声良先生是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他主要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及中国美术史,特别是对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故事画、飞天艺术以及敦煌写本书法艺术有专门研究和独特见解,出版了《敦煌壁画风景研究》、《敦煌艺术十讲》等十余部著作。
本次讲座中,赵先生将带领大家去发现敦煌壁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差异和联系,让大家领略古代中国不同风格绘画艺术的绚丽风采。中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唯恐天下不乱”的观众们速速前来“观战”吧!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本周成都博物馆将先开放由张小刚先生带来的第一场讲座——《图像与历史——考古学视野下的敦煌石窟》的预约报名通道。一共300个名额,席位有限,想要参加的市民可以通过成都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本场讲座结束后,苏伯民、赵声良两位先生的讲座预约信息随后将会以订阅号及服务号通知方式放出,只要大家关注服务号“成都博物馆”以及订阅号“成都博物馆CDM”,就不会错过!
对啦,也要提醒各位的是,前来聆听讲座时,千万不要加入到展览区门口入馆参观的“排队大军”里。讲座地点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届时,请大家根据指示图,从博物馆外“馆名墙”一侧签到入场。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原标题:3位敦煌研究院大师周末现身成都 细说敦煌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