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首次明确了其材质、工艺及安装方法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昨日在北京揭晓,经过终评评委会的评审和投票,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以下简称‘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在20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另9项入选的分别是广东英德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在评选结果揭晓现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就“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如何当选进行点评,他表示“经远舰”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首次发现了北洋海军的舰铭牌,并首次明确了其材质、工艺及安装方法。”他进一步表示,“甲午海战是木质风帆战舰被蒸汽机装甲战舰取代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的装甲巡洋舰最早实例之一。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海军发展史和世界海战史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在考古技术研究方面,柴晓明认为该项目提供了浊水海洋环境里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开展水下考古的成功案例,为以后大型沉舰遗址的调查、清理与展示工作提供了借鉴。

  “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是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开展的,目前调查提取了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质各类遗物标本500余件,种类丰富,包括锅炉、舷窗、舱门等舰体结构;毛瑟步枪子弹、转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47毫米炮弹等武器装备;锉刀、扳手等修理工具;鞋子、皮带、烟袋等个人物品。此外,遗址中还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为海战爆发前而紧急添置的武器。据专家介绍,“经远舰”由德国伏尔铿(Vulkan)船厂建造,1887年底回国后编入北洋海军,管带(舰长)是林永升。“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在28日终评会上透露,考古人员已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当年将士的遗骸,“但已比较零碎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经远舰”遭到日军四舰围攻,战至最后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

  据悉,2018年度国家文物局共批准955项考古发掘,其中主动性考古项目占212项。“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既是国内一年考古工作的缩影,也是向公众展示、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的舞台,评选活动将促进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提升中国考古学社会影响力。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