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公众公开了2018年广州重要考古发现。黄埔茶岭先秦遗址、广州市胸科医院汉六朝唐宋墓群、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增城明代莲花书院遗址等重要考古项目均榜上有名。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考古调查项目182项,考古勘探项目105项,考古发掘项目16宗,发掘面积7172平方米,出土文物2115件(套)。
这些发现回答了怎样的历史谜题?还原了怎样的广州先民生活图景?南方+带你按时间轴来一一梳理。
4000余年前—广州黄埔茶岭先秦遗址
茶岭先秦遗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汤村,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发掘。发掘面积3113平方米,共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的墓葬174座、普通灰坑111座、窑穴类灰坑19座、柱洞302个,出土陶、石、玉等不同质地的小件文物500多件。另清理宋代墓葬1座,明清时期的窑址1处、房基1座、墓葬2座。
茶岭先秦遗址是目前广州地区发现的堆积最为丰富、遗迹现象最为复杂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2018年度广州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先秦遗址。从陶器特征来看,与粤北石峡文化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一些自身的区域性特点。
项目负责人张强禄介绍,茶岭遗址出土了大量碎陶片,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复原,一个相对完整陶罐的基本复原往往需要2到3个星期时间,工作量极大。“根据目前研究成果,茶岭遗址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4400年前,茶岭先民可能已经开始种植以粳稻为主的栽培稻,茶岭遗址检测到的水稻植硅体是目前珠三角地区出土单位明确、年代最早的。”
2000年前至100年前—广州市胸科医院汉六朝唐宋墓群
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横枝岗路,2018年7月至12月发掘。发掘面积980平方米,清理古代墓葬96座,其中西汉墓葬14座、东汉墓葬5座、西晋墓葬1座、东晋墓葬3座、南朝墓葬5座、唐代墓葬16座、五代墓葬1座、明代墓葬13座、清代墓葬38座,共出土铜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件774件(套)。
项目负责人程浩介绍,项目开始于考古调查,考古工作人员首先查看胸科医院地形地貌,至纯天珠,查找周边以往考古成果,并到现场勘察断面;进入田野考古阶段后,考古人员开始发掘墓葬,清理器物,在此期间融入航拍、三维扫描拍摄等多种科技手段;器物转移到实验室后开始修复保护工作,最后完成资料整理和考古研究报告。
从各个时期墓葬看到,汉代墓葬随葬器物最为丰富。“主要有三个原因:西汉墓葬埋藏较深,不易被盗;汉代人相信死后会羽化成仙,长生不死;当时以孝治天下,实行厚葬,墓室宅第化、随葬器物生活化。”程浩说。
那么,从2000年前至100年前,白云山(600332)下的横枝岗到底埋葬了多少先民?程浩推测,在横枝岗一带,自1953年至今,古墓葬可能多达近万座,2000年来有上万先民埋葬在此,充分说明这一代是古代先民理想的生活之所,对研究广州古城历史地理变迁有重要价值。
而在综合住院楼东北部发现的南朝时期“元嘉十七年”纪年墓M41,其规模之大、结构之精、保存之完整,为广州考古60余年首见,对研究广州地区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及分期断代具有重要意义。
1000多年前—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
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曾边村,2018年2月至4月发掘。完成发掘面积450平方米,发现唐代窑炉1座、泥池1座、灰坑12个、灰沟4条,出土文物标本92件(套)。根据遗址的出土器物,初步判断遗址年代为晚唐,性质为民窑。窑体被严重破坏,从发掘情况判断可能是一座龙窑。
项目负责人陈馨介绍,整个考古过程包括清理表土、喷水、发掘、文物起取、记录和整理。出土的器物与新会官冲窑在类型、形制与制作方式、装烧工艺上都极为相似,陈馨分析这与两个窑口地理位置接近,都在近海口有关。
曾边窑的发现有什么重要价值?陈馨表示,曾边窑遗址是广州地区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座唐代窑址,也是广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瓷窑遗址,对研究广州以至环珠江口地区唐代陶瓷手工业生产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又一物证。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副站长、研究员刘成基分析,曾边窑的发现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密切,贵州文玩,很可能是当时重要的外销器物。“在‘黑石号’发现时,船上6万多件瓷器中有700多件广东窑口的青瓷,以往研究表明主要出自新会官冲窑和梅县水车窑。而曾边窑出土的器物跟新会官冲窑如出一辙,说明曾边窑很可能也是当时唐代广东的重要外销产品。”
1000年前—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
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东侧、惠福中路南侧。2018年7月开始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唐宋至明清时期的遗迹,包括宋代城墙的墙基。
遗址清理出唐宋至清代路面、排水沟、灰坑、水井、砖墙等遗迹96处,出土唐代至明清时期的铜马镫、酱釉碗、陶罐、牡丹纹瓦当、铁刀、牛角、铜钱等器物370件(套)。
南越王宫(博客,微博)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全洪表示,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出土的多件唐、宋、元朝的瓷器非常精美,表明持有者的身份不低,但究竟是“有钱人”还是“官员”还无法判别,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来证实。
500年前—增城明代莲花书院遗址
明代莲花书院遗址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南香山,2018年3月至6月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周边勘察清理800平方米,发现房址4座(F1-F4)、石墙43段、台阶4处、坑2个、排水孔2个及路面1处,除F1为晚期遗存外其他皆为明代莲花书院的组成部分,并出土牡丹纹瓦当、滴水、青花瓷碗、刻字残碑等文物标本80件(套)。
为何名为“莲花书院”?项目负责人张百祥介绍,明代莲花书院位于南香山东南山麓台地,因其所在地势形似莲花,该台地叫莲花洞,明代大儒湛若水在其上修建书院,贵州文玩,故名“莲花洞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