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至6日,深圳博物馆举行“北朝文物考古与美术研究学术座谈会”及多场公益讲座。既从学术上对北朝文物考古进行深入探讨,也对如何欣赏北朝文物向市民进行普及。
南都记者在学术座谈会现场了解到,座谈会由深圳博物馆与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文玩,文玩,邀请国内重要的南北朝考古与美术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魏晋南北朝墓志文献、石刻考古学者赵超研究员,南北朝佛教造像艺术学者李裕群研究员,山西考古学者张庆捷教授、北京大学魏晋南北朝考古学者韦正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学者郑岩教授,中山大学艺术史与考古、中外文化交流与敦煌吐鲁番学学者姚崇新教授;深圳本土学者方面,包括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原调研员刘涛、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研究员、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研究馆员;深圳非国有博物馆方面的著名社会人士,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吴强华董事长、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等也一并出席座谈会。
北朝是中国中古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西文明交通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历史时期。今年6月,深圳博物馆联合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以及大同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平城·晋阳——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开幕,共展出北朝重要的鎏金银器、陶瓷器、石棺床、响铜器、陶俑等文物共计200余件(组),既有艺术观赏性又具学术性,尤其是闻名世界的虞弘墓石棺椁首次整套南下展出,颇为罕见。展览受到文博学界与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良好反响。
“北朝文物考古与美术研究学术座谈会”是展览活动的延续,为的是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通、胡汉民族融合与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相关研究。此次座谈会学者就“丝绸之路、民族融合与北朝考古”、“北朝文物与美术史研究”等方面话题展开探讨,对北朝文物考古与美术史研究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如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竹林七贤图像、祆教艺术、南北陶瓷艺术、以期推动北朝文明的学术研究。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座谈会是深圳国有博物馆首次联合非国有博物馆举办的重要学术活动,也是响应国家博物馆发展政策的重要举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