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抢救性发掘的闽侯赤塘山墓葬群情况如何,众多古墓有多少逃过盗挖?海坛海峡深海之下,古沉船如何一个个被发现?平潭榕山遗址里,距今约3000年的壕沟有何作用?平潭仙女山南北朝墓葬的精美烛台长啥样?
榕山遗址中犁沟的痕迹。
昨日,2018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会在福建博物院举行,省内考古专家们汇报了去年主要的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其中不少内容系首次披露。
赤塘山发掘古墓 大部分遭盗挖
记者获悉,去年11月起,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福州市文物考古队联合组队,开展了赤塘山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
赤塘山遗址位于闽侯上街镇上街村,面积约239000平方米。此次考古,文玩,已发掘商周土坑墓10座,六朝至唐砖室墓32座,唐代土坑墓2座,出土商周器物26件,六朝至唐器物136件。
其中,商周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葬具及人骨均已无存,不过出土较多可复原陶器和原始青瓷器,为闽江下游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珍贵资料。
赤塘山考古中出土的商代晚期器具。
数量较多的六朝至唐墓葬群中,初步统计东晋墓有13座,至纯天珠,南朝墓12座,唐代墓7座。可令人心痛的是,其中29座有被盗挖的现象,不少盗洞内还留有矿泉水瓶。
记者了解到,在没被盗挖的一些东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发钗、纺纶、剪刀、痰盂、盘口壶等随葬品。而在南朝和唐朝墓葬中,至纯天珠,丰富多样的墓砖纹饰是一看点:南朝墓葬墓砖纹饰多为篦梳纹、变体钱纹、动物纹,到了唐朝墓砖纹饰,篦梳纹消失,以钱纹、莲瓣纹、鱼纹为主。
有趣的是,唐代还有两座土坑墓,墓内都有硕大的缸,大缸内曾经装着什么,还有待考古专家揭秘。
据了解,六朝至唐墓葬群的发现,对研究福州地区这段时期的丧葬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可成为今后闽江下游六朝到唐墓葬的断代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