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其“发家地”何在?楚文化源头在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3-02 05:15 我要评论( )

考古揭开曾楚之谜:沮漳河流域发现86处楚文化遗址及采集点 专家称这一带或为楚文化源头 万福垴遗址出土楚季宝钟 楚季宝钟铭文 楚国八百年,其“发家地”何在?楚文化源头在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随着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对宜昌万福垴遗址考古资料的深入

考古揭开曾楚之谜:沮漳河流域发现86处楚文化遗址及采集点 专家称这一带为楚文化源头

其“发家地”何在?楚文化源头在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

万福垴遗址出土楚季宝钟

其“发家地”何在?楚文化源头在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

楚季宝钟铭文

楚国八百年,其“发家地”何在?楚文化源头在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随着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对宜昌万福垴遗址考古资料的深入整理研究,及在沮漳河流域(下游)楚文化遗址区域系统调查中发现大量楚文化遗存,为揭开这些学术难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沮漳河下游楚文化遗存极其丰富

沮漳河下游地区位于荆山以南,长江以北。2018年1月、10月和11月,依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提供的线索,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及宜昌、荆州、当阳、枝江、远安、长阳等地相关文博单位参与的联合考古队,分两次对万福垴遗址至沮漳河流域(下游)地区的楚文化遗址进行了区域系统调查。

本次调查共涉及面积1400平方公里,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如移动地图端、数据化平台、三维测绘与航拍等,对河流沿岸的台地、岗地等进行拉网式地面踏查,采集相应的遗物标本,并辅以必要的勘探。共调查了遗址及采集点141个,其中可确认为楚文化遗址及采集点的有86个,年代多集中在春秋至战国阶段。考古队初步认为,该区域楚文化遗址丰富,且大多形成了较为大型的遗址聚落群,遗址群附近均有大量楚墓群,基本形成了功能较为完备的中心居邑。

其“发家地”何在?楚文化源头在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

本次调查区域示意图

其“发家地”何在?楚文化源头在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

本次调查采集的大量陶片

为研究早期楚文化提供重要线索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研究员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曾国历史与文化——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一书中介绍,此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几年对距本次调查区域不过五六十公里远的万福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批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的楚文化遗存。遗址的祭祀性质,及出土、采集12件套“楚季”编钟等楚国青铜重器及铜鼎、铜剑等,说明这一带是楚国早期重要区域。

方勤认为,文玩,从沮漳河周围区域楚文化出现的时间来看,文玩,沮漳河流域可能是楚文化的源头。此外,万福垴遗址的部分文化特征在本次沮漳河流域调查区域内有一定的延续,对于探索万福垴遗址的文化发展脉络,贵州文玩,进而认识及建立早期楚文化的发展序列具有重大意义。

其“发家地”何在?楚文化源头在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

“古丹阳”石碑

《史记·楚世家》载周成王“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关于楚立国之初的“发家”之地在今哪里,一直是学界探索楚早期历史时的关键争议点。方勤根据最新考古材料,结合历史文献,提出汉水之南的沮漳流域或是西周早期楚被封为诸侯国时的地望所在,这与《楚居》简、新蔡楚简及《左传》提到的“江汉沮漳,楚之望也”相符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史德勇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