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探秘尼雅考古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3-01 09:47 我要评论( )

“尼雅·考古·故事——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展出,觀眾爭相觀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新華社發2019年1月,為期4個月的“尼

原標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探秘尼雅考古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探秘尼雅考古

“尼雅·考古·故事——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展出,觀眾爭相觀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新華社發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探秘尼雅考古

2019年1月,為期4個月的“尼雅·考古·故事——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圓滿結束。

尼雅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司禾府印、“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雞鳴枕、蠟染藍白印花棉布、“元和元年”錦囊、“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錦衾等悉數展出。

1月中旬,隨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在央視火爆的文博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中亮相,尼雅遺址的公眾關注度被推至了頂點。

1900年,英籍探險家斯坦因第一次踏足尼雅,發現了這處沉睡在大漠深處千年的古城遺址。由於國家貧弱,無數珍貴的文物被斯坦因帶走。

1988年,一批考古工作者再一次來到尼雅,他們是改革開放后新疆首個對外合作文物考古項目——中日共同尼雅遺跡學術考察隊的成員。在將近10年的考察中,考古學家們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發現了無數震驚世界的歷史遺跡。

那些靜靜矗立在大漠深處的房屋、佛塔、墓葬、簡牘……講述著千余年前一個古老文明興盛與衰落,也記錄著百余年來一個國家的復興之路。

中日共同尼雅遺跡學術考察

1990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年輕的考古隊員劉文鎖接到所裡通知:准備進入尼雅遺址考察。

如今已經是中山大學教授的劉文鎖至今記得聽到這個消息時的興奮心情。“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滿腦子都是美國電影《奪寶奇兵》中印第安納·瓊斯式的考古探險。”劉文鎖說。

遙遠而神秘的尼雅遺址,幾乎滿足了劉文鎖對考古的所有期待。大漠黃沙,枯木荒城,充滿了未知與神秘,遙遠而蒼涼。

上一次,專業考古工作者對尼雅進行大規模考察還是在1959年。那一年,剛剛成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組織專業隊伍對尼雅遺址進行調查和搶救性清理。當時從尼雅發掘出的東漢夫婦合葬墓轟動一時。墓中出土的藍地印染棉布殘片和棉布褲,被認為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棉織物。

這次考察后,尼雅遺址的考古中斷了,直到1988年這項工作才重新啟動。這與日本僧人小島康譽密不可分。

改革開放以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相繼開放。許多對西域著迷的西方人和日本人,開始到新疆各地旅行和投資。日本僧人小島康譽就是其中之一。

小島康譽不僅是一名僧人,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珠寶商。他創辦的鶴龜寶石公司,當時在日本是一個擁有160多家分店的上市公司。

1985年,小島康譽到新疆尋找寶石,辛苦了幾天,卻一無所獲。一路陪同的新疆工藝品公司工作人員覺得過意不去,於是邀請他到克孜爾千佛洞參觀。

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開鑿於公元4至8世紀,因歷史悠久、規模宏大而列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克孜爾千佛洞中那些優美的佛教壁畫深深吸引了小島康譽。同時,壁畫因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的殘破現狀,也令小島康譽擔憂。

陪同參觀的工作人員說,如果小島先生願意出10萬元,可以以他的名義修復一座洞窟。工作人員本是無心之語,沒想到小島康譽一口便答應了。回到日本后,他立即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匯來10萬元錢。不久,他動員日本社會各界人士,籌集了1億日元捐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專門用於修繕克孜爾千佛洞。

劉文鎖告訴記者,日本人一直對西域抱有一種情懷。佛教就是從西域一站一站傳入中國,然后又從中國傳入日本的。作為僧人的小島康譽,對西域的歷史文化更有一種宗教層面的親切感。

參與克孜爾千佛洞的修復后,小島康譽便與新疆的考古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1988年,他希望能找一個遺址進行更加深入的考察和學術研究。於是,尼雅遺址進入到他的視野中。1988年“中日共同尼雅遺跡學術考察隊”成立。

劉文鎖說,小島康譽非常有眼光,也非常精明,從選擇尼雅遺址這個項目上可以看得出來。尼雅遺址既與佛教歷史密不可分,又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極具學術研究價值。

項目談好后,小島康譽與日本京都佛教大學聯系,組織了許多日本研究佛教、考古和環境考古的知名學者,參與到中日聯合考察隊中。

經過1988年的預備考察后,1990年正式的尼雅遺址考察開始了。

繞不開的斯坦因

說到尼雅遺址,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它的發現人——原籍匈牙利的英國探險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

斯坦因1862年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早年先后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和圖賓根大學學習東方學。

自青年時代,他心中就有三個偶像。一個是公元前4世紀率領大軍遠征了亞洲的亞歷山大大帝﹔一個是7世紀隻身前往印度求法的大唐高僧玄奘﹔還有一個是13世紀的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他決心要追隨三位先賢的腳步,親自深入亞洲腹地,去尋找那些古老的文明遺跡。

一直以來,斯坦因在中國人心目中形象不佳。提到他,人們多半會想到他蒙騙發現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王道士,盜走敦煌文書的劣跡。其實在盜取敦煌文書之前,他已經發現了沉睡千年的尼雅遺址,並運走了許多珍貴文物。

1900年,斯坦因帶領探險隊,從印度經克什米爾地區進入新疆,開始了他的第一次中亞探險之旅。次年1月,在結束了對塔克拉瑪干沙漠和丹丹烏裡克地區的考察后,斯坦因進入了尼雅河綠洲。

探險隊本想在尼雅河綠洲休整一下,可來到這裡的第一天,他們就有了驚人的發現。這天,斯坦因的駝夫哈桑阿洪在巴扎閑逛時,發現一名當地農民從沙漠中帶回的兩塊木牘上寫著奇怪的文字。當他把這兩塊木牘拿給斯坦因看時,斯坦因驚訝地發現,上面所寫的文字是一種早已經失傳的死文字——佉盧文。

佉盧文是一種用來拼寫古代印度西北方言的文字。它最早出現於公元前5世紀的印度河流域古犍陀羅地區(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后來流行於西北印度及塔裡木盆地的古於闐、鄯善等地區。

據佉盧文專家林梅村介紹,公元前3世紀,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使用佉盧文頒布了他的著名法敕﹔公元前2世紀,這種文字又傳入中亞的希臘化國家巴克特裡亞(今阿富汗北部),也就是中國史書上記載的大夏。此后,佉盧文又被貴霜王朝使用,逐漸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通商語文和佛教語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集中全市最優秀的專家研究並出版了《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100卷

    集中全市最優秀的專家研究並出版了《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10

    2019-02-28 09:35

  • 成都发掘宋代墓葬 首次出土堪舆罗经图有助研究五星八卦二十八星宿

    成都发掘宋代墓葬 首次出土堪舆罗经图有助研究五星八卦二十八星宿

    2019-02-27 04:00

  • 客观阐释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国宝蕴涵的历史信息及其重要价值

    客观阐释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国宝蕴涵的历史信息及其重要价值

    2019-02-11 09:20

  • 西藏尼阿底遺址項目獲“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獎

    西藏尼阿底遺址項目獲“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獎

    2019-02-02 03:4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