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白鹤美术馆志》第2辑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2 17:01 我要评论( )

“殷材周用”与周原凤雏甲骨性质初识 作者: 徐良高 发布时间: 2009-04-23 《左传·襄公二六年》记“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楚材晋用”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显示人才流动、广纳人才对一个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其实,这种政策早在周初即被实施,

“殷材周用”与周原凤雏甲骨性质初识  
                  作者: 徐良高  发布时间: 2009-04-23    

    《左传·襄公二六年》记“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楚材晋用”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显示人才流动、广纳人才对一个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其实,这种政策早在周初即被实施,并促使周文化走向中原,成长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文化

    《尚书·多方》记载成王对殷遗多士的训诫道:“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即只要商贵族遗民服从周人的统治,就不仅可以得到赏赐,而且还可被入选王庭担任要职。考古发现同样也证明了这点。1976年,扶风庄白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的微史家族青铜器中墙盘铭文明确记述了商微家族在商末投降周人后,一直受到周王重用,被任命为史官的重要史实。同类例证尚有多例1)。

    1991年11月,在周公庙遗址范围内的北郭乡樊村村北发现铜斝、戈各1件,至纯天珠,其中铜斝的鋬下腹壁有铭文,为“亚邲其”,时代属商末周初2)。“邲其”一名见于三件著名的青铜器上,即故宫博物院藏二祀、四祀邲其卣和六祀作册(佳又)  卣上。这三件青铜器传出土于安阳,是少数有长铭的商末青铜器,经过专家论证和X射线检测,被认为是真器(见《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第4期发表的一组文章)。在二祀、四祀邲其卣上,除了“邲其”人名外,族徽为“亚貘”。六祀作册(佳又)卣铭文记载了邲其赐给作册(佳又)物品之事,族徽也是“亚貘”,说明所有作器者属于同一家族。同样的“貘”字也见于凤雏甲组基址出土的H11:19甲骨上。另外,四祀邲其卣铭文中有“文武帝乙”的称谓也与凤雏出土甲骨H11:1一致。作册是官名,商周之际铜器上常见作册一官,职位很高。铭文显示邲其家族有任作册官职的。岐山樊村出土的“亚邲其”斝上人名与故宫藏邲其卣一致,但族徽中的“貘”换成了“邲其”,李学勤先生认为“此斝主人以亚邲其为族氏,当为邲其的子辈。”3)此说有理。由此可见,邲其在商末官职地位很高,有人依据邲其卣铭文,认为邲其在商王朝内担任的官职相当于《周礼》中的“大宗伯”《礼记·内礼》中的“大祝”,是商王朝宗教活动方面的高级官吏4)。有学者根据邲其卣铭文中以周祭祀典时日记时,推测邲其应为王之亲宠,亦是王室宗亲5)。而这些铜器的时代及其主人的活动正在商末周初。

    “亚邲其”家族青铜器为什么出现于大周原范围内的岐山周公庙一带呢?一种可能是周人灭亡殷商王朝时劫掠而来。但我们认为其情况可能与“史微”家族相似,是殷商贵族人才被周人笼络,服务于新统治者的又一例证。

 

    经考古发掘,在周原遗址凤雏甲组建筑基址内的H11、H31内出土甲骨文一批,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一批周甲骨文,意义重大。这批甲骨一出土,其性质和来源就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首先,从埋藏环境看,这批甲骨文的埋藏环境殷墟不同,前者与陶片、红烧土、兽骨、骨器等废弃物同出,后者往往整坑出土。如果后者能被称为商王的王室祭祀占卜档案记录,前者的出土埋藏环境则让我们很难与这种结论相联系。

    在凤雏出土的甲骨文中,贵州文玩,也提及商王的名字多次,另外还有周方伯、毕公、大保的名字。因此,明显地,我们对凤雏甲组基址性质的认定,绝不能简单地由这些人名而定。

    在此,我们有必要专门讨论凤雏甲组基址出土甲骨卜辞的性质和归属。凤雏甲组建筑基址H11和H31出土的甲骨文,其形制即有商甲骨占卜的特点,又有明显不同于商人甲骨占卜的特点,其内容及记载有“周方伯”、“毕公”、“大保”等名字,更记载有对商王,如成汤、文武丁等的祭祀。正是因为这种商周人名、甲骨特征共存现象,使学术界对这批甲骨的性质、归属产生了极大的分歧6):有主张周原出土甲骨出自商人之手者7);有主张周原出土甲骨出自周人之手者8)。但这两种观点都有各自不能令人信服的解释盲点。第三类观点考虑到以上两种观点的问题,将周原甲骨卜辞分为庙祭甲骨卜辞和记事刻辞两种9),或认为庙祭甲骨卜辞出于商人之手,记事刻辞出自周人之手,或认为庙祭甲骨卜辞为殷人所为,但出自周族入朝商王室的卜官之手,因此占卜时仍须遵用殷制,又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周族占卜的某些作风,族属上仍为周人甲骨。将凤雏甲骨分为庙祭和记事两部分无疑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基础,但将庙祭卜辞解释为出自入朝商王室的周族卜官之手,后又携回周原颇为牵强,因为,周人祭祀商王总是不易理解的,庙祭商王卜辞与周人记事刻辞出于同一废弃灰坑中,更不易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既然现有几种解释均有可商榷之处,那么,我们可否换个思路来考虑凤雏甲骨性质及归属问题呢?

    近来,杜金鹏先生研究三代大型建筑基址,通过比较凤雏基址群与云塘基址群的异同,并联系商代现已发现的大型建筑的特征,指出:凤雏基址属于甲类建筑,为前后两进的四合院,主体殿堂居中,前有门塾,后有寝室,左右连以廊庑。这种“密联式”组合的最大特点是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紧密联结为一体,构成一个封闭的建筑组群,外围不需要另设专门围墙。乙类建筑以云塘建筑群为典型代表。云塘建筑是一个完整的建筑院落,主殿居中,东西配殿居左右前方,门庑在正前方。这种“散点式”组合的最大特点是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呈品字型布列,且各自独立、互不联属,用专设围墙构筑建筑组群的外围轮廓。

    此外,两类建筑还有其他的差别:第一是建筑朝向。甲类建筑为南偏东,而乙类建筑为南偏西。第二是屋顶用瓦量。甲类建筑用瓦很少,而乙类建筑遗址出土大量瓦。第三是散水与路面处理,乙类建筑常见用鹅卵石铺设的散水和庭院中路径现象,而甲类建筑不见此现象。

    据此,杜金鹏先生认为:凤雏建筑制度多承袭了河南、湖北等地商代宫殿建筑特质,而与周原云塘、齐镇、召陈等西周建筑不相一致,从而显现出凤雏建筑在周原众建筑中间的特殊性。周原甲类宫殿建筑与河南等地商代宫殿建筑在建筑布局和建筑结构诸方面颇多共性,其间存有源流关系殆无疑问,即周原甲类宫殿建筑应是秉承了商代宫殿建筑的主要制度与要素。就现有资料而言,周原乙类宫殿建筑应是“西土”文化的代表10)。

    我们认为杜金鹏先生的观察和结论非常有道理。孙华先生也曾提出凤雏建筑是商制,有商代建筑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解析天津与甲骨文的渊源 甲骨文在马家店被确认

    解析天津与甲骨文的渊源 甲骨文在马家店被确认

    2019-02-22 11:51

  • 也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成立的保护和发展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支生力军

    也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成立的保护和发展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支生力军

    2019-02-22 05:33

  • 山东新泰一山洞发现奇异符号 疑比甲骨文还要早

    山东新泰一山洞发现奇异符号 疑比甲骨文还要早

    2019-02-19 07:37

  • 折服西方人的清朝考古探索:甲骨文发现之旅

    折服西方人的清朝考古探索:甲骨文发现之旅

    2019-02-18 03:0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