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本报 A5版刊发了《胶州闹市出土北宋铁钱》一文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施工地为板桥镇遗址,胶州市文物部门已经向上级汇报,胶州市政府也非常重视,现在已责令此工地停工,并研究下一步的考古发掘方案。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此处为清朝时期王姓大地主家宅院。
工地停工等待发掘
9 月7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胶州市常州路与兰州东路交会处的工地时看到,工地内停放着很多辆等待拉土方的大货车,一些收藏爱好者看到本报报道后,纷纷前来 “淘宝”。据胶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处为板桥镇遗址,下面很可能藏着很多文物,目前相关部门已责令该工地停工,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这里在施工时经常挖出一些瓷片等物品。”前来看热闹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据胶州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介绍,现在青岛市文物局也已经知道了此事,并派专家前来现场查看,为系统研究板桥镇时期的胶州历史,文物部门和胶州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正在研究下一步的考古发掘方案。
胶州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告诉记者,板桥镇是唐初武德年间设置,北宋家园迩耪蛑鞑炯娼何飨厥隆W匀坏乩位置优越,扼南北海陆交通之咽喉,为两广、福建、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客商的辐辏之地。因此,北宋朝廷获准知密州范谔宜在板桥镇置市舶司的请求。奏称:“若板桥市舶发行,则海外诸物积于府库者必倍于杭、明二州。”并远达中东、近东。从中可窥见当时板桥镇的繁荣景象。大文学家苏轼曾巡视胶西,见高丽亭馆极尽富丽堂皇,惊叹不已,对建亭馆之劳民伤财给百姓以沉重负担而慨叹,遂赋诗以抒胸臆。板桥镇,在当时我国八大市舶司、五大通商口岸、四大榷场中皆占其一,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据胶州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介绍,他们现在已经从挖出的土方中,除发现了铁钱、瓷壶和砖瓦等北宋时期的文物外,还在现场进行了仔细勘察,并且发现了北宋时期的板桥镇遗址的墙基建筑物遗物,而现在已经发现的这些文物,都是在墙基的内墙处。
“从现在初步勘察情况来看,贵州文玩,这里是一片北宋时期的建筑群。”文物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出土的铁钱和瓷壶等文物都是在此建筑群内部发现的,下面很可能藏着很多珍贵文物,而现在发现存放铁钱和瓷壶物品的建筑物遗址内,很可能是当时存放贵重物品的钱库,至纯天珠,这一切都要等到考古发掘结束后才能得知真相。
9 月7日下午,记者与编写《胶州史话》的作者宋和修取得联系,他告诉记者,他研究胶州历史40余年,据记载,此处经历了千年变迁,在清朝时期为王氏“惜阴堂”——俗称“清朝大地主王圣格家”。据介绍,当时胶州的王星五出自教育世家,其父亲去世后家境中落,即弃儒经商。先靠肩挑做小本生意,渐做米粮买卖,王星五因生性慷慨,为人诚实,在商界享有信誉。如此经营30年,富甲一方,为王宅立下“惜阴堂”堂名,意在教育家人学习成才,文玩,但王星五老来无子。
王星五嗣子王圣格因其天性孝友,苦读勤学,创业发家,深受王星五喜爱,后来继承了王星五的事业,粮食生意规模愈大,贸易日隆,家业益兴,并且捐建学堂,成为胶州当地曾、范、王、高四大家族之首,因王圣格一生创业发家,致力于教育公益事业,在当地是口碑非常好的大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