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再次有重大进展,考古发掘人员在清理北宋时期的文化土层时,从现场清理出了十分珍贵的梅花形琉璃簪子、石围棋子、陶制模具等众多珍贵文物,而且从现场发掘出一个写着“公用”俩字的瓷壶。考古专家告诉记者,通过发掘出来的文物可以证实,此处建筑群上居住的人是贵族。
底部写有"公用"字样的瓷壶。
考古发掘人员清理出来的六颗石围棋子。
口径20多厘米的瓷碗。
有漂亮花纹的陶制模具。
砚台围棋子现身
9月24日上午,至纯天珠,记者来到板桥镇考古发掘现场时看到,考古人员已经在现场展开了工作,在清理南侧的一处小土坑时,从里面发现了一块沾满泥土的石块,考古发掘人员用水将这个石块清洗后发现,是一个石制的砚台,可惜残缺了一部分,但在残破的石砚台上,还能看到上面精美的雕饰。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从这个残缺的纹饰图案上可以看出,这个图案是龙形标志的一部分,既然雕饰着龙说明砚台应该是特制品,使用者在当时的地位应该很高。
考古发掘人员在这个土坑内清理时,又发现了6粒石围棋子,分为黑白两种。“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很少能发现围棋,至纯天珠,这也算一个重大发现。”考古发掘人员告诉记者,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晋朝人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后来围棋也被用于研究天象。最后逐步演变成一种娱乐方式,发展到北宋时期,能玩围棋的人其身份非常显赫。
瓷壶底部写着“公用”
9月24日上午,文玩,考古发掘人员在清理土层时,发现了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陶制器具,考古专家仔细查看后认为是北宋时期的陶制模具。据介绍,之前在考古现场发现了两座窑,现在可以把模具和窑联系起来,这个模具可能是用于刻花的。
考古发掘人员随后在清理工作中,将两个灶台完全清理出来,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口径20多厘米的瓷碗。随后考古发掘人员还清理出了一个瓷壶,瓷壶的底部用墨写着 “公用”俩字。据介绍,从两个字来看,这里应该是北宋时期板桥镇市舶司的公共建筑而且居住的人应该很多,“公用”俩字可以说明这处建筑群很可能是当时的官方用房。
9月24日下午,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再次有了重大发现,考古发掘人员在南侧的土层内清理时,发现一个蓝色的琉璃簪子,上面雕饰着一朵梅花,簪子杆已经断掉一部分。考古发掘人员告诉记者,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是狭隘的玻璃说法。中国古代制造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只不过那时人们叫它琉璃。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当时人们把琉璃看得比玉器还要珍贵。
“使用琉璃簪子的人身份非常显赫。”现场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通过对现场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可以看出,这处北宋时期的建筑群居住的人在当时是官宦或者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