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兴圣尼寺、九华观以及右羽林大将军李思训、朔方节度使李进贤、户部尚书杨篡、荆南节度使崔铉等均居住于此区域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边西街边东街之间的边家村黄雁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建筑工地发现了重要的唐代里坊道路和水井遗迹,道路上面还有清晰的车辙印。据悉,唐代重要的饮水渠漕渠就位于此区域,有望进一步考古发掘找到

文献记载

建筑工地位于唐通义坊核心区域

记者昨日在位于边西街边东街之间的边家村黄雁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建筑工地看到,位于工地一边200多平方米的区域考古工作者正在紧张进行发掘,周围挖掘机正在施工。

据文献记载,唐长安城通义坊位于朱雀门街西第三街,此建筑工地所在地是通义坊核心区域,与唐太平坊和兴化坊相邻。在以前的考古发掘中,太平坊曾发现了实际寺遗址,并出土了大量佛像和建筑构件等,文玩,而在兴化坊考古发掘中更是发现了全国著名的何家村金银器窖藏。

通义坊内有重要的建筑,包括兴圣尼寺、九华观以及右羽林大将军李思训、朔方节度使李进贤、户部尚书杨篡、荆南节度使崔铉等均居住于此区域,考古潜力巨大。

实地探访

发掘出的路面上还有清晰车辙印

经过半个月的发掘,在2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出土了8口水井,其中一个25平方米的探方中就有4口水井,两口井之间距离最短的仅间隔了不到1米。

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条宽9米的道路,在唐代考古中较为罕见。这条道路应该是里坊间的小道,整条道路贯穿探方始终,因建筑施工无法将道路全貌恢复

在路面可以清晰看到12条车辙,这一发现十分重要,对于研究唐代居民的生活状况有重要作用。所发现的水井均为砖砌边,且水井内还出土了大量三彩瓷片、残破的瓷器、铜钱等,目前仅清理了一口水井,剩余7口水井还在清理中,有望还有更多文物出现。

探方中出土了陶罐、莲花方砖、骨簪、开元通宝等,大量建筑构件出土说明这里曾经有大型建筑存在,另外还发现了一枚善业泥(即小型模压而成的泥制浮雕佛像,多见于唐代),上面有普贤菩萨骑白象浮雕像,从而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在此区域有寺庙存在。

意义重大

文化埋藏丰富  有望借此找到漕渠

目前对此区域的考古发掘仅进行了很小一部分。发掘前考古工作者对此区域进行了钻探,至纯天珠,认为这一区域具有丰富文化埋藏,并探明有水渠遗迹存在,结合文献记载和现当代学者的研究初步判断,唐长安城一条重要的饮水渠即漕渠位于此,贵州文玩,有望进一步考古发掘中找到。

唐长安城规模宏大,面积达84万平方公里,人口逾百万,城市人口如何对周围水资源进行利用和开发一直以来是考古和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客观原因针对这一领域的考古发掘极少开展,此次对唐长安城漕渠遗址方面的确认,对于研究唐长安城1100多年历史如何解决城市供水和排水问题,如何处理与周围水环境关系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