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在金沙遗址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了9个神秘的柱洞。它们是干嘛的?一直没有定论。昨日,国内著名建筑考古专家、建筑考古学创始人杨鸿勋,在金沙遗址现场公布自己的研究发现——9个神秘柱洞为“古蜀大社”的立柱安插洞口,而“古蜀大社”还是日本神社的“祖先”。
这些柱洞的秘密被破戒解了
8年之谜
祭祀台上发现9个柱洞用来干啥的?
2002年12月,考古人员在金沙遗址祭祀区东部的黄土层上,发现了9个神秘的柱洞。柱洞是圆角方形,,边长0.45米,深约1.3米;而整个建筑遗迹平面呈长方形,方向与其北面河流的流向一致。
在这里,曾出土了6000余件金器、铜器、玉器和象牙等祭祀品。专家曾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文物分析,该建筑遗迹的修建时代约在商代晚期,废弃年代则在西周前期,使用时间约有300年,这几个柱洞也应与祭祀活动相关。但是,这个建筑的完整形状是什么样儿?有专家认为是一个简单的木质平台,还有学者认为就是9根图腾柱……争来争去,莫衷一是。
更神秘的是,在之前发现的金沙遗址建筑遗迹中,从未见过木柱如此粗大且呈圆角方形的柱洞。而在柱洞之间,还没有墙体基槽。这个在高台上的神秘建筑到底是什么东西?长什么样儿?8 年来,始终是一个等解之谜。
半年揭秘
是搭“社”的立柱洞画个复原图就明白
研究工作终于有了转机。去年底,杨鸿勋来到金沙遗址考察,对这9个洞产生了极大兴趣。
他研究认为,9个洞是用来插立柱的。与金沙遗址迄今所发现的160余座建筑均不相同,这立柱甚至比宫殿建筑的立柱还粗,且建在工程浩大的黄土台上,很显然是一座等级很高的建筑。而这座建筑没有墙体的基槽和墙体内的小柱洞,表明该建筑没有墙体,应是一种干栏式的木构高台建筑。
杨鸿勋查阅了《史记·封禅书》、《淮南子》等书籍,并联想到之前在青海发现的喇家遗址也有同样的柱洞,他得出结论,该建筑应为一处神圣的祭祀建筑——社,他称之为“古蜀大社”。他提出了“古蜀大社”的建筑构造形式,并亲手绘制了复原图(上图)。该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单纯木构平台没有顶部的建筑物构想,取而代之的是有类似亭子顶部构造的建筑。
大胆推测
“古蜀大社”
是日本神社祖型
令人称奇的是,杨鸿勋还发现,这个“古蜀大社”还是日本神社的祖型。早在1996年,他发现日本鸟羽遗址用于祭祀的“社”,也是由九个柱洞构成,现在日本的神社就是从鸟羽遗址的“社”演变而来的。鸟羽遗址距今1000多年,金沙遗址距今3000多年,青海喇家遗址距今5000年。在对鸟羽遗址的“社”进行复原后,发现其建筑形式与喇家遗址的祭坛、金沙遗址的9柱洞建筑遗迹几乎一样,由此推断,“古蜀大社”与代表中国历史的中原文明是一致的,日本的神社建造形态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历史再现
大社之上
古蜀王高举象牙祭天
杨鸿勋对“古蜀大社”进行了浪漫复原,3000年前由蜀王亲自主持的一场肃穆祭祀生动再现:广袤的成都平原,一座由九根粗壮红柱搭起的高台,上覆坡状的红色草顶。一脸肃穆的蜀王手捧巨大的象牙登上祭台,双膝下跪,双手将象牙高举,仰头向苍天祷告。祭台之下,戴着金面具的古蜀人成队下跪,手捧象牙和谷物,也同时向上天祷告……
金沙遗址博物馆:
争取复原“古蜀大社”
金沙遗址博物馆方面表示,杨鸿勋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研究金沙遗址建筑提出了新观点,下一步他们将仔细分析研究,争取在园林区复原“古蜀大社”。
3000年前的古蜀王国金沙,拥有最震撼的祭祀习俗,除了用成堆的象牙、玉器、铜器,在这片土地上,竟然平地起高楼,文玩,拥有仅限蜀王登顶的祭台!昨日下午,这一最新考古成果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首次发布,提出这一学术观点的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助手、中国古建筑专家杨鸿勋称之为“古蜀大社”,并曝光了他亲手绘制的复原图——红柱金顶,神圣而气派!
祭祀建筑建于鼎盛期
2002年12月,考古人员在金沙遗址祭祀区东部的第7层发现了一处存有8个柱洞的建筑遗迹,同时还在机挖沟壁上发现了另一处仅几厘米深的小坑,小坑被推断为被破坏了的第9个柱洞,“所有的洞都是圆角方形,很规则,边长0.45米,深度约1.3米。”
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朱章义介绍,该建筑遗迹在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之间,使用时间近300年,是金沙遗址迄今所发现的160余座建筑遗迹中,木柱最粗大,并唯一呈圆角方形的建筑遗迹,同时,这也是祭祀区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建筑遗迹!“在这个遗迹的周围,我们发现了大量的祭祀遗物,这说明它绝不是一般的居住型建筑,而是一座祭祀建筑!此外,那些堆积的祭祀遗物全是金器、玉器、铜器,足以证明这座祭祀建筑修建于金沙最为鼎盛的时期!”
平台?柱子?还是社?
9个柱洞的出现,引起了专家们研究的兴趣。朱章义告诉记者:“在金沙遗址迄今所发现的160余座建筑中,即使像宫殿建筑那样高等级的建筑的立柱,其直径也仅有20厘米左右,且为圆形,只有这座建筑的木柱为圆角方形。很显然,这是一座等级极高的建筑。”
这座建筑长啥样儿?有多高?什么材料?在这之前,无人敢下定论,有的专家认为是一个简单的木质平台,还有学者认为根本没有建筑,只是9根图腾柱。2009年底,中国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就专程来到金沙遗址,对这座建筑遗迹进行了考察。昨日下午,杨鸿勋对自己的研究成果首次进行了肯定性的发布,在他看来,金沙遗址的祭祀建筑不是一般顶部平整无建筑物的木构祭台,而是有类似亭子顶部建筑的神圣威严的“社”!
恐引争议暂不复原
得出这个结论,杨鸿勋不仅实地考察了有类似柱洞的青海喇家遗址广场的九柱洞遗址,还参考了《史记》和《汉书》上的记载,根据这些史料,杨鸿勋还亲自绘制了 “金沙遗址九柱洞遗址‘大社’复原图”,长长的柱子上建有一座亭子,很像边关的哨站。
对这一观点,文玩,朱章义表示这的确对研究金沙先民的祭祀活动、古蜀王国与中原地区商周王朝的关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新的观点,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学术各界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也不会盲目地认同,接下来,会进行深入的再研究,。”朱章义表示,为求谨慎,他们不会急于将杨鸿勋的“古蜀大社”在博物馆内复原。(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