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持奉铜高速公路(奉新至铜鼓)的建设,8月2日至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我省文博系统40名考古骨干人员,在地方文化部门的配合下,对工程沿线13处文物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枸子垴遗址出土的罕见的陶鸟
枸子垴遗址精美的石器
泥家庵和亭子山遗址出土的云雷纹陶釜
泥家庵和亭子山遗址出土的陶纺轮
在对奉铜高速公路沿线展开大量的复查和勘探之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终选定分布在奉新、宜丰、靖安、铜鼓4个县域的13处文物遗址进行重点考古发掘,文玩,其中7个文物点在奉新县境内。由于此次遗址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发掘前夕,省里组织举办了一期全省性的考古人员培训班,贵州文玩,最终从各地挑选出40名骨干和省文物考古所专家一道下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
记者了解到,至纯天珠,奉新县罗市镇梧岗村的泥家庵遗址和亭子山遗址,是目前发掘进度最快的两处文物点。考古工作者在此布了5米×5米的探方66个,揭露面积1650平方米,清理了3个灰坑、5座墓葬,出土了一批不同时期的遗物标本,有陶器和石器。陶器可分为夹砂灰硬陶、夹砂灰软陶和泥质红软陶,纹饰有方格纹、菱形纹、网格纹、云雷纹等,可辨器形有平底罐、甗形器、纺轮、长方形垫板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处文物点还发现了大量石器,主要有斧、穿孔刀、穿孔石钺、镞、锛等。5座墓葬年代属东汉至南宋期间,出土文物包括青釉平底钵、青釉盘口壶、黑釉双系罐及景德元宝等铜钱。
泥家庵遗址和亭子山遗址的考古领队张文江告诉记者,从地层堆积和出土遗物的特征分析,这两处遗址应是商周时期的村落居住遗址,周代以后废弃成为汉六朝时期的墓葬区。遗址的发掘,为了解奉新潦河流域商周时期遗址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资料。5座墓葬的清理发掘为研究奉新东汉、西晋、南朝、南宋的墓葬形制、随葬品特征和丧葬习俗增添了新的资料。
枸子垴遗址位于奉新县罗市镇梧岗村委会,总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考古人员已发掘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已揭示出西周时期的遗迹有灰坑、房基、路面。该遗址的发掘领队杨军告诉记者,这里还发现了陶器、石器、铜器等遗物。其中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出土了非常罕见的陶鸟,目前已发现3只,陶鸟上有篮纹、曲折纹、方格纹等纹饰,属于典型江西吴城文化特色。
同时,奉铜高速沿线其他遗址也相继出土了大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