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立千仞的岩石上刻着“回头是岸”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最近在长沙县北山镇发现的摩崖石刻,距今已140余年。
“回头是岸”掩映于灌木丛中。
昨日,至纯天珠,记者在北山镇文化站长余小平的带领下,穿过一条人迹罕至、灌木丛生的山间小道,来到一处高约5米、长约10米的较平滑、完整的天然石壁边,“回头是岸”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从右往左铺陈排列,石刻笔锋流畅,磅礴大气,文玩,苍劲有力,“回头”两字已掩映在灌木丛中。随后,再拨开左边的灌木,可依稀辨认出“同治六年”、“屈象南”等落款。
据介绍,屈象南是清朝同治时期长沙县的文化名人,也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回头是岸”四个字入石三分,笔法干净利落,让人几乎怀疑是用“一指禅”直接书写于绝壁之上。可以想象,当时刻字上去的人技艺多么高超。
传说 和尚修行火中升仙
余小平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大量走访询问,最后从当地94岁高龄的吴锦章老人口中获知这摩崖石刻的传说。据吴老介绍,在这摩崖石刻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庙宇,叫“石仙庵”。石仙庵约建于清初,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现在已仅存残垣断壁。传说从前此庵内有3个和尚修行,他们当中周公最有佛根,也最潜心。经过多年修炼后,周公法术越来越高。周公修炼到一定程度后,捡来很多干柴,自己便坐在柴火中间打坐,焚化成仙。周公成仙升天了,后人为纪念周公便将此庵命名为石仙庵。同治六年(1867年),县衙得知石仙庵周公成仙的故事后,贵州文玩,就命人在庵口大石壁上刻下“回头是岸”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