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古籍《梁皇宝卷》历经130余年洗礼惊现武进

日前,一本刊刻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木刻线装本《梁皇宝卷》。在武进民间被发现,据了解,木刻本宝卷属于极为稀有品种,可列为珍贵古籍

稀见古籍《梁皇宝卷》历经130余年洗礼惊现武进

稀见珍贵木刻本《梁皇宝卷》发现

稀见古籍《梁皇宝卷》历经130余年洗礼惊现武进

由杭州大街弼教坊玛瑙经房印造

稀见古籍《梁皇宝卷》历经130余年洗礼惊现武进

此书当时共印一百本

宝卷是中国一种古老而又同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相结合,按照一定仪式演唱的说唱文本,相传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由武进籍皇帝、梁武帝萧衍始创,盛行于唐宋元三代,初称“俗讲”,元末明初,出现“宝卷”名称,其群相唱和的说唱形式,即为今天人们熟知的“宣卷”,因“宝卷”是研究古代及近代江南社会民俗史颇为珍贵的“信息库”,所以近年来,“宝卷”已被列入全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目前世存宝卷基本上为抄本,木刻本极为少见。

新发现的这本宝卷,长27.5厘米,,宽17.5厘米,竹纸印刷,于清光绪二年由杭州大街弼教坊玛瑙经房印造,共印一百本。全书共101页,刻工精细,字迹隽秀,为宋体字,虽历经130余年,品相仍基本完好。

《梁皇宝卷》讲述了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武进籍皇帝、梁武帝萧衍的皇后郗氏不信三宝,因妒生恨,死后遭报应,投胎为大蟒蛇,后梁皇在国师、万岁东林寺主持志公和尚的协助下,花2年多时间,写了一本宝忏(即后世所称的梁皇忏)来超度郗氏,最终郗氏返作人形,上了天庭。

故事虽然荒诞不经,但却是古代中国人思想、生活方式的反映,这本珍贵的宝卷的发现,为研究齐梁文化、中国佛学史、江南地区民俗提供了重要资料,现该书由常州市名人研究会主席包立本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