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们熟知的明长城,北京的深山峻岭中还掩藏着部分比明代更久远的早期长城。近年来随着大规模踏查活动的展开,这些明前古长城逐渐浮出水面。
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踏访明前古长城。
昨天,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公布最新的长城踏查结果显示:从延庆大庄科乡解字石村至昌平大岭沟,再到八达岭一线,新发现一段长约19公里的古长城遗址。据初步推断,这段长城建于北齐时期,距今约有1500年历史。
局部古长城遗址的立面仍保持完整。
古长城沿线发现的具有指印纹饰的瓦片。
这是昌平区境内发现的第三处长城遗址。同时,这项发现也证明,北京西北方向明长城空缺处其实有古长城存在。
意外发现
养蜂人带路,古长城神秘露脸
这段长城遗址的发现,还要从昌平区第三次文物普查说起。
2010年春,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到长陵镇上口村普查“马武寨”遗址(民间传说是东汉大将马武的屯兵之地)。考察现场,工作人员除在柴火堆下挖掘出一些年代久远的瓦砾外,一无所获。
正当考察组一行要失望而归的时候,工作人员田振林却意外地发现,在“马武寨”遗址的东北方向,文玩,山脊上隐隐约约趴着一段石墙,“这个地方怎么会有石墙?不会是长城吧?”工作人员一阵兴奋。
登上山脊,只见这段石墙高约1.5米,宽大约有2米,全部用碎石堆砌而成。石墙顺着山势向东北方向延伸,目光所及,看不到边际。由于年代久远,绝大部分已经坍塌,但在局部还是能看出墙体的立面。
“从建筑特征来看,这应该是明代以前的古长城遗址。”田振林说。此前几个月,在昌平的锥子石村和边墙村,也分别发现了疑似长城的墙体,各自绵延有100多米。
眼前的这段石墙究竟有多长?走向怎样?别的山头是不是也有?工作人员下山后,赶到附近的大岭沟村进行探访。
在大岭沟村村口,一位60多岁、名叫张亮的养蜂老人,证实了工作人员的猜想,“这附近山上确实有边墙子。”
边墙子,是当地村民对长城的称谓。“小时候上山打柴,老能看见边墙子,但具体是哪朝建的,谁也说不清楚。”张亮说。
由张亮做向导,此后两天,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对大岭沟村北山一带的石长城进行了仔细的勘察。“量下来,总长度是1035米,墙体的遗迹可以说比较明显,但绝对不是明代修建的,在文献上也没有记载。”田振林说。
据了解,在发现这段石墙遗址之前,昌平区境内被确认的长城遗址只有两处:一处是流村镇长峪城西北段的明长城;另一处是流村镇马刨泉一带的明前古长城。此外,还有居庸关、南口等5处关城。
眼前,大岭沟村北山上的这段石墙,和此前在锥子石村和边墙村发现的石墙,特征基本相似,“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它们修建于哪个朝代?昌平境内是不是另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古长城遗址?”工作人员百思不得其解。
为揭开这个谜团,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决定“追根溯源”,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长城踏查行动。
追根溯源
明长城断头处存在更早长城
巍巍群山,哪座山头都有可能是古长城遗址所在地。踏查从何处开始?
顺着现已发现的石墙遗址,从周边开始调查是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但工作人员却将踏查的起点定在了延庆县大庄科乡的解字石村。
这听起来有点奇怪:昌平区的长城遗址踏查怎么还要跑到延庆县的地界上?参与这次踏查的昌平区博物馆馆长邢军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明长城在北京的西北方向有一段大约19公里的空缺地带:从东往西,明长城从怀柔黄花城进入延庆的解字石村后突然截止;从西往东,八达岭明长城过水关之后,也一下子没踪没影。
本该绵延不绝的明长城,为什么在京西北会有一段空白?对此,学术界尚无定论。但在此前2006年全市举行的大规模长城踏查行动中,文物工作者发现,很多明长城是叠压在明朝以前的古长城遗址上修建的。在这段明长城的空缺处,说不定就能清楚地发现明前古长城的遗迹。而按照昌平境内已发现的三处石墙遗存的大致走势,很有可能和明长城的断头处有某种关联。
2010年5月,由昌平区文物管理所4名工作人员组成的踏查组,来到延庆解字石村,现场进行踏访。村北的山头上,从怀柔方向延伸过来的明长城在最后一个敌台的位置上戛然而止。敌台由条形砖石砌成,主体部分已经坍塌,但基座保存还比较完好。站在敌台位置上向明长城消失的西南方向眺望,果然,山上隐隐绰绰匍匐着石垄状的墙体遗存,和昌平境内发现的石墙极为相似。
在当地老人的指点下,踏查小组以解字石明长城断头处为起点,顺着山势,向西南方向追踪古长城遗迹。沿途,石墙若隐若现,有的地段保存较为完好,有的地段完全看不到痕迹。保存完好的石墙,高度1米到1.5米不等,文玩,宽度1至2米不等。堆砌石墙的石块多为就地取材的碎石,形状、大小不一。有的呈散乱堆积状,有的是与土混合堆积在一起,仅在局部地方,能看到有较大石块砌筑的痕迹。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石墙坍塌得比较严重,有的上面已经长出茂密的荆棘。
一路向西南踏访,越过延庆松树沟村的石门,就进入昌平地界,很快就是此前发现的昌平大岭沟村石墙遗址,继续往西南方向走,是边墙子村石墙遗址;然后在碓臼峪村、锥子石村、立石沟南山上都发现了明显的墙体遗存,长度从120多米到1000多米不等。“这时就已经能肯定,这些墙体遗存是属于同一段古长城遗址。”邢军说。
这段古长城通往何方?踏查组历时两个月,翻过无数个山头,直奔西南方向走,穿过110国道陡岭子隧道,再次进入延庆县地界,来到井庄镇北地村,又发现了长达两公里的墙体遗存。之后,再往西南就是水关长城附近的水关村。“之前,我们猜测这段古长城会和水关长城连上,后来发现不是。它从水关长城的北边绕了过去,直奔八达岭明长城的方向,最后和八达岭长城相接。”邢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