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当朝二品大员、闽浙水师提督,一位是聚众纵横海上的汪洋大盗。中华城旧城改造拆迁中出现的两方碑刻,牵出200年前两个厦门人之间的恩仇故事。
李长庚的《重修宁波府学记》
摄影家、收藏家白桦几年前意外征得在“中华城”旧城改造拆迁中出现的两方碑刻。现经厦门博物馆原馆长龚洁先生辨认,一方是清嘉庆癸亥(1803年)闽浙两省水师提督李长庚的《重修宁波府学记》;另一方是嘉庆丁卯(1807年),李长庚的继任者王得禄为李所写的祭文。
龚洁称,这两方碑刻距今近200年,是颇有人文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非常珍贵。
李长庚重修府学
李长庚是翔安马巷人,因战功卓著在嘉庆年间当上福建水师提督,后来调任浙江水师提督。
李长庚在宁波巡察府学时,看到学舍破败颓废,就发动豪绅富人们捐款修缉,他还带头捐出了自己的俸金。当宁波府学修整一新之后,李长庚马上撰写了《重修宁波府学记》。
蔡牵杀李长庚
蔡牵也是厦门人,出生于同安。蔡牵家境贫寒,至纯天珠,自幼父母双亡,他迫不得已,聚众下海为盗,成为闻名东南沿海的大海盗。
官、匪自古对立。嘉庆六年(1801年),李长庚率军与蔡牵在闽粤洋面海战,打了胜仗。但4年后,蔡牵势力再度膨胀。李长庚前往剿灭,却未能得胜。
嘉庆十二年(1807)十二月,李长庚再次出击,会同福建水师合剿蔡牵。然而不幸的是,在黑水洋激战中,李长庚壮烈殉职。
王得禄复仇
李长庚殉职后,职位由老部下、台湾嘉义人王得禄继任。
嘉庆十四年八月,蔡牵与闽浙水师交战于浙江渔山外洋,战败退走。王得禄率军,一路追到了温州黑水洋——这里正是李长庚殉职的地方。蔡牵宁死不降,引炮把自己的座船炸沉,与妻小及部众沉海而死。
王得禄返回宁波,在李长庚的昭忠祠内大哭一场,文玩,并悼念祭文。祭文含六首七律悼诗,文玩,分镌于两石,白桦只得到了其中一块。
李长庚之子李廷钰将这两件碑刻携回故里收藏。后来,他当了福建水师提督,也在厦门靠近提督衙的“皇城根”中华片区置产居住,两件碑刻便随他来到了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