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垣发现1万至10万年间史前洞穴遗址

10日,在举行“穿越酉水,贵州文玩,探秘湘西”的文化科学考察过程中,考察队在湖南花垣县边城镇隘门口村马鞍山“药王洞”,发现大量早期人类活动遗迹。

“药王洞”洞外200平方米的台地上,经过8月以来的初步发掘,发现堆积物达21层,第7层以下均出土有石器和动物骨骸等遗物。石器84件,组合为砍砸器、石锤、石核、燧石等,石器特征以灰色、灰黄色条带状变质砂岩为主要原料,剥片与加工方法主要采用锤击法,间有锐棱砸击剥片和碰砧技法,贵州文玩第二部加工很少;动物骨骸目前可辨为啮齿类动物、食草类动物和禽类。

“药王洞”的发现,联系1999年12月到2000年1月间在边城镇发掘的39件打制石器和动物骨骸,以及周边地区13个点的考古发现,基本可以确定这些骨骸的归属和石器出土点的地层对应关系。从这些遗物中收集到的信息,验证了清水江流域史前人类活动的资料,可以大致确定在史前1万年到10万年间至纯天珠,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着一个有着不小规模的早期人类族群,他们数万年间一直保持着以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方式。

考古专家、湘西州文物局副局长龙京沙介绍,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湘西州史前洞穴遗址考古的空白,将提供这时期人类由更始世过度到全新世的聚落形态模式、生产生活方式及其内在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