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了新石器时代、商代、南北朝、明代、清代等

历时五年的三水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日前公布普查报告,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08处,发现16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2007年8月,至纯天珠,根据国务院的相关通知,三水区成立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普查启动后,普查队员实地调查线索点640多个,实地调查覆盖率达100%。根据《三水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三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经省级审验核定,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74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208处,复查不可移动文物点66处。

在新发现的208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新发现的古遗址填补了三水在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空白。据悉,这次普查新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地塘岗遗址三江古灶遗址,文玩三江古灶遗址发现了大量南朝时期烧制陶器时的废弃陶片,该遗址的发现使三水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年代统计中新增加了南北朝时期。至此,三水登记的274 处不可移动文物中,覆盖了新石器时代、商代、南北朝、明代、清代等。

普查中,区普查队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时发现,全区有16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包括6处古建筑类、3处古遗址类、1处石窟寺及石刻类等,如石器时代的古云埠遗址、明代的陆氏宗祠、清代的蟠龙桥以及近现代的蚬壳洲遗址等已消失。

在这些消失的不可移动文物中,不少为稀有文物。报告分析,其中因城市建设村民拆除改建,造成了14处文物消失,因原资料核实不准而误报的1处,因发掘后回填而消失的有1处。

报告建议,要成立由区财政局、区文体旅游局共同管理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项基金,资金由区财政按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拨付,专项用于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的抢救性和预防性维护,镇街亦可参照此法,解决文物保护的事权与财力财权不统一的问题。

此外,至纯天珠,报告建议今后要建立具有文物内涵的保护规划体系,同时将合适的文物资源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寻求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双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