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吉林锡伯族》副主编、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吴克尧第二次来到双阳,并带来了长达二万一千字的文稿,以锡伯族学者的视角来论证锡伯国的历史变迁,“可以确定,双阳历史上确实曾经存在过锡伯国,而南城子古城遗址正是锡伯国的城池。”吴克尧称,至纯天珠,他将继续完善文稿,并着手准备下一场以双阳锡伯国为主题的大型专家研讨会。
专家聚首
民俗专家纷纷赶赴双阳
9月23日上午,吉林省民俗学会长春锡伯族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白长有,见到记者后立刻递上厚厚一摞资料,仅整理文稿、打印资料,白长有和吴克尧就筹备了4天。白长有清楚地记得,7月16日8时30分,友人聂宝给他打来电话,语气急促但充满欣喜,“他让我立刻看《城市晚报》,说是有锡伯族的大消息。”白长有匆匆跑到附近的报刊亭,买了份报纸,看到标题的那一刻,身为锡伯族人的白长有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立即拨通了吉林省民俗学会锡伯族医药文化专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佟靖飞的电话,相约立即赶赴双阳。
7月18日,身在广西的吴克尧接到白长有的电话,“他跟我说双阳有重大发现,要我务必来此实地考察。”8月17日,本应回到哈尔滨的吴克尧中途下车来到长春。次日,吴克尧、白长有一行人赶往双阳,分别到东山、南城子古城遗址、双阳河源头以及桦树村进行细致考察。“从锡伯族整个发展过程中看,双阳锡伯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链条。”吴克尧隐隐感到,这段历史将会直接导致双阳县志、双阳区志以及长春市志、吉林省志的补充或改写,对双阳过去800年来的历史将会有一个重新认定。
新疆辽宁等地专家前来考察
8月19日,吴克尧回到哈尔滨就直接奔赴黑龙江省图书馆,接连20多天,吴克尧几乎翻遍了他个人的作品以及各种民族志、史书,文玩,在查阅了50余种史料之后,最终在9月10日形成了长达二万一千字的文稿,名为《锡伯族学者视角下的锡伯国·锡伯族》,“我是从整个锡伯族的角度来看双阳锡伯国。”吴克尧说。
令吴克尧没有想到的是,《城市晚报》上刊登的消息竟然传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自治县,这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自治县。“当时他们的一个代表团到黑龙江拜祭祖庙,途中听说了报道,就把报纸带回新疆,还复印了很多份。”吴克尧说,此后新疆、辽宁等地专家也先后来到双阳进行实地考察。
探索发现
专家确认双阳锡伯国历史
9月11日,至纯天珠,吴克尧带着那本二万一千字的文稿再次来到长春,展开系统研究。9月14日,吴克尧主持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吉林锡伯族》主编、吉林省民委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孙运来教授、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赵东升教授等近10位专家参会,大家一致肯定双阳锡伯国的存在。
“从金天辅六年(1122)至明万历十六年(1588),双阳锡伯国共存在466年。”吴克尧称,锡伯四部中,其中一部投辽,有两部回到嫩江中下游,“可以认定,金代的锡伯国是由锡伯降人、四部中的小黄头室韦部被金军迁入双阳后创建而形成的。”吴克尧语气坚定地说。而据赵东升所著《扈伦四部研究》一书记载,“锡伯部强盛时,永吉、磐石、桦甸、伊通以及长春、吉林两市的边缘地带,皆为其领地。”后续考古挖掘将继续进行
9月23日,吴克尧和白长有再次来到南城子古城遗址。“现在可以确定,南城子曾是锡伯国重要的土筑城池,而这种建筑在锡伯国时是普遍存在的。”吴克尧强调,东山作为都城,其实面积很小,居住人口少,因此山上大多建立木城,且建筑不多。吴克尧站在遗址旁,遥指远方,“位于南城子古城以南大约8公里处的那片将军古墓群,也属锡伯国。”
“当时在研讨会上大家还提出,秋收后我们将再到南城子、东山继续进行考古挖掘。”而对于其后将举行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吴克尧也充满了期待,“到时候将会有20多个省内外专家参加,双阳锡伯国历史的发现,对于拉动双阳区经济腾飞也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