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上了解到,最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该遗址出土的稻谷标本进行碳-14测定,证实稻谷距今约8100—8300年。与会专家们经过论证后认为,泗洪顺山集遗址是目前江苏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前,学术界一直认为距今6500年的马家浜文化是江苏省境内最早的史前文明遗址,顺山集遗址的发现将江苏文明史至少推前了1600年。
顺山集遗址位于泗洪县梅花镇赵庄东侧。2008年夏,泗洪县梅花镇顺山集村民在一个小山包上挖沙时,意外挖出大量远古碎陶片。泗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请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前来鉴定。经过3年时间的考古工作,在遗址区域内发掘出大量的陶器残片和石器,发现20个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目前淮河流域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环形壕沟。省内专家们初步认定,顺山集遗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将江苏文明史推前1500年以上,顺山集遗址因此被破格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次论证会专门邀请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30位国内知名专家参与论证。专家们实地勘察了顺山集遗址考古现场,观摩了遗址的出土器物,听取了考古发掘工作汇报,文玩,对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性质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论证。
结合科研部门对出土器物的检测结果,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王巍为首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顺山集遗址是一处面积为17.5万平方米的大型环壕聚落,在环壕聚落和圆形地面式房址以及使用磨盘、磨球等生产工具,种植水稻的生存、生产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文玩,填补了淮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早段聚落考古的空白。从文化内涵看,贵州文玩,顺山集遗址可分为三期,根据其固定的陶器组合、自身独特的文化面貌、明确的时代分期,可以将顺山集遗址一、二期文化遗存命名为顺山集文化。
参加论证的著名考古专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震旦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表示,顺山集遗址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同一时期规模最大的环壕聚落,为研究当时人类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等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