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院位于泉州潘山,是开闽三王在泉州的重要史迹。近日,市考古队在丰泽区北峰街道招贤社区潘山原糖厂宿舍区一带,发现大量唐宋时期建筑构件,考古人员认为这些建筑构件极有可能来自唐五代招贤院。
背面
福建博物院专家认为,潘山地下发现的建筑构件具有一定规格,至于是否来自招贤院,尚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泉州府志》记载,招贤院曾吸引了中原名士韩亻屋 、黄涛、翁成赞等寄居于此,吟诗作赋,文玩,传播中原文化。
现场 潘山工地出土大量唐宋瓦当
在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和考古部范主任的带领下,记者实地探访正在施工平整中的潘山。潘山面朝紫帽,毗邻清源,南临晋江下游黄龙江,古大道从北面经过,交通很便利。
考古现场位于潘山原糖厂宿舍区一带,记者看到考古人员在现场挖出5米×5米的探方,又在该探方下坡处挖了10米×2米的探沟。探方和探沟的土层里夹有些许瓦砾和青砖残片,表层也有不少零碎的建筑构件。
陈建中介绍,目前潘山正在旧城改造中,一个月前泉州市考古队受委托,到潘山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调查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表层有不少青砖青瓦残片,于是循着这些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挖下去,竟然发现有大量唐宋时期的瓦当!”
陈建中说,潘山这一带有历史上著名的招贤桥、威惠庙、南外宗正司赵不应墓地等历史文物古迹,考古人员怀疑这片土地下深埋着唐五代招贤院的建筑遗址,因此请来福建博物院副院长林公务、福建博物院考古所研究员林聿亮作为参谋,并到现场考证、指导工作。
随后,考古人员又相继探访泉永德古官道、唐朝诗人韩偓墓道碑、威惠庙、招贤井等文物古迹遗址。
鉴定 瓦当出自官府 挑灯夜读有文人
陶器残片、油灯残片、烧窑器具、门闩,以及带神秘图案的建筑构件……此次出土的大量建筑构件,年代均在唐五代至宋代,有的瓦当至今保存较为完整。
在众多出土文物中,贵州文玩,瓦饰、油灯和一件不知名的器物引人关注。那件不知名的器物仅巴掌大,但它正面刻有类似神兽的精致纹样,背面则是清晰可见的太极图案,连考古专家都无法完全确定其用处;专家称,一个个完整的油灯柱以及稍有破损的“灯帽”的大量出现,反映当时此地有很多文人雅士,贵州文玩,他们经常挑灯夜读。
“唐五代时期,只有官府的房子才用瓦当等高级构件,民间百姓能有草寮已属不易。这些文物的大量出土,说明附近肯定有建筑遗迹且具有一定规格。”福建博物院副院长林公务称,由于潘山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此地有唐宋时期颇具规格的建筑遗迹,他认为应深入考古发掘,“是否招贤院,有待进一步考证”。
福建博物院考古所研究员林聿亮也持相同态度,他认为既然潘山出土大量唐宋时期建筑构件,这说明此地曾有唐宋时期的建筑遗迹。只要使用有效的考古方法,使古迹台地露出来,就能掌握证据。
未来 或进一步发掘 保护招贤院遗址
在现场勘察后,林公务和林聿亮一致建议进一步发掘。具体操作上,可用纵横方法挖出探沟,即挖出1.5米宽、30多米长的探沟先行勘查,根据掌握的资料确定主要区域,再挖探方发掘,尽量避免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潘山有14处文物古迹:招贤院、招贤桥、郑成功焚青衣处、天公台、唐学士韩偓墓道、溪墘山泉漳都巡检寨、潘山市碑、宋太师墓及其神道碑、崇德祠、敬文亭、晋南交界碑、石坑佛迹寺、陈节度使庙、威惠庙。
林公务说,唐宋以来,泉州以丰州为起点向东、向南发展,潘山文史古迹多,在地域上有其重要性。
林聿亮曾参与泉州清净寺、德济门考古发掘。他表示,潘山与南安丰州相隔不远,颇具历史文化内涵。建议在抢救性发掘的基础上,建个招贤院遗址公园。
“希望通过考古发掘,发现招贤院遗址,并加以保护。”林公务呼吁。
此前采访中,三王文管处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希望能重建招贤院,延续唐末五代之遗风。据了解,开闽三王文保基金会筹集的文物保护基金已达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