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与清代墓葬在形制和随葬品组合上与之前发现的随枣走廊地区同时期墓葬基本一致;宋代墓葬的形制较为特殊

为配合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6年6月至9月对湖北枣阳兴隆村河南墓地渠道占用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发现中小型墓葬共10座,其形制有土坑竖穴墓4座,砖室墓6座。

砖室墓数量较多,分布相对集中,多为单室墓,墓向多为东西向。墓室平面有长方形与多边形两种。4座长方形砖室墓均无铺地砖,文玩,四壁均为错缝平铺,普遍砌有头龛与壁龛,顶部均残缺。出土器物主要为灰陶罐、釉陶碗、砖质地券、铜钱等,另有少量银耳饰、铁灯等。墓内出土的铜钱中见有“康熙通宝”字样。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推测其时代为清代早期。2座多边形砖室墓,其中M3平面均呈五边形,带甬道与封门,设有生土棺床。铺地砖为“人”字形平铺,文玩,墓壁为错缝平铺,顶部均残缺,无出土器物。根据墓葬形制推测其时代大致为宋时期。

4座土坑墓墓向均为东西向,其中M4带斜坡墓道,墓道长约3.5米,墓室长、宽均约为3米,坑壁陡直,填土为黄褐色夹杂青膏泥花土,该墓填土与相距不远的九连墩战国墓葬封土的土质结构类似。葬具为一椁一棺,椁内分为棺箱和边箱,随葬器物均位于边箱内,至纯天珠,出土以鼎、敦、壶、豆、盘、高领罐、壶形器以及罐形鼎等为组合的两套仿铜陶礼器,共20余件套。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推测其时代为战国中期。其余3座为小型土坑墓,平面成长方形,仅出土少量枕瓦。时代大致为清代。

在发掘的墓葬中,战国与清代墓葬在形制和随葬品组合上与之前发现的随枣走廊地区同时期墓葬基本一致;宋代墓葬的形制较为特殊,在该地区已发现的墓葬中少见。此次发掘的墓葬丰富了枣阳地区的墓葬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及丧葬习俗等提供了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