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湖南长沙伍家岭发现100多座墓葬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0 11:59 我要评论( )

长沙城北,伍家岭一片土地下,埋藏了跨越2000多年的秘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年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发掘了100多座时间涵盖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的墓葬。一批包括陶器、铜器在内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6月10日,长沙开福区伍家岭附近,古墓葬群的考古发掘现

长沙城北,伍家岭一片土地下埋藏了跨越2000多年秘密长沙文物考古研究今年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发掘了100多座时间涵盖战国晚期明清时期墓葬一批包括陶器铜器在内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6月10日,长沙开福区伍家岭附近,古墓葬群的考古发掘现场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研究所组织公众来到考古现场参观。“你们是怎么知道这里有古代墓葬的?”“这个墓葬主人会是什么身份贵州文玩,会不会是个大官?”……直击考古现场,参观的市民们倍感神奇,原来脚下的土地里还埋藏了这么多的秘密……百余座墓葬出土大量陶器铜器。

今年2月起,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开福区伍家岭某工地建设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调查发现一批古代墓葬和水井。经过系统的发掘,到目前,已发现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墓葬150余座,少量古代水井和一处建筑基址,已发掘墓葬100余座,出土大量包括陶器、铜器在内的珍贵文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古墓?感觉就像是挖到了现在的明阳山一样。”一位在现场参观的市民好奇地问道。“这是因为长沙的城区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当时,贵州文玩,这里并不是市中心,而是属于郊区。”长沙市文物考占研究所工作人员孙明介绍,而且此处地势相对较高,又距离湘江不远,符合“背山面水”的标准文玩,选择此处作为墓葬区,便也不足为奇了。战国至西汉墓最多,年代不同各有特点

在已经发掘完毕的100余座墓葬中,工作人员选择了几种典型的,向参观的公众们介绍。其中,占比最多的是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墓葬,有60余座,均为中小型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室为直壁、平底,随葬器物以仿铜陶礼器为主,鼎、盒、壶组合最为常见,个别墓葬随葬有铜剑、铜镜琉璃璧以及泥“郢称”等。东汉隋唐时期的墓葬10余座,墓葬形制包括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和砖室墓两种,墓葬规模较小,个别墓葬出土有少量青瓷碗、青瓷罐以及“开元通宝”铜钱等。“这条沟是用来排水的吗?这还真有讲究呢。”在考古现场,参观的市民们看到南朝砖室墓中砖砌的排水沟,啧啧称奇。此外,明清时期墓葬有20余座,均为小型的长条形土坑竖穴墓,南北向并列分布,个别墓葬底部残存少量棺板,随葬品较少。

焦点 六处夫妻合葬墓市民最感兴趣。

而参观的市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该区域中发现的夫妻合葬墓。“夫妻合葬墓是我们平时在考古中发现得比较少的,不过在这一片区域,目前就已经发现了六处。”孙明介绍。在工地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正对其中一处合葬墓进行发掘。和其他几处一样,这也是属于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两座一组,墓葬形制、大小相近,并列分布。看着面前两个并排的墓坑,有参观公众问道,“这怎么知道是夫妻合葬墓呢,会不会也有可能是兄弟合葬墓?”孙明解释道,首先这应当是合葬墓,否则墓坑不会排列得如此整齐。

其次应当是夫妻合葬,这主要是从距离来判断。两个墓坑相距仅为1米左右,如果是兄弟合葬,不会如此靠近。孙明介绍,这几处合葬墓的随葬品多放置于墓室底部一侧,个别墓葬随葬品放置于头龛内。“这批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对于我们研究长沙地区发展历史和古代丧葬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考古人员近期在长沙城北发现了150余座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古墓

    考古人员近期在长沙城北发现了150余座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古墓

    2019-01-10 11:56

  • 湖南长沙发现见证楚人南扩的战国墓葬

    湖南长沙发现见证楚人南扩的战国墓葬

    2019-01-10 11:41

  • 湖南蒙华铁路华容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湖南蒙华铁路华容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2019-01-10 08:58

  • 环湖南路东侧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岗

    环湖南路东侧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岗

    2019-01-10 08:2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