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着考古现场发掘出来的白色螺壳,时空仿佛穿越:两千多年前,古滇人在这片土地上,开荒种植,繁衍生存……
近日,随着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在晋宁区上蒜镇金砂村上西河遗址乙区发掘出的13眼古井,以及多所房屋基址、动植物遗存的“现身”,古滇人的吃穿住行一点一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现场出土的水井井盖
出土的牛头
遗址的发掘,仿佛一把开启时空的钥匙,找到了被遗忘的古滇村落,也弥补了古滇文化考古研究中,滇池盆地只见墓葬遗址不见村落遗迹的空白,为进一步确认古滇国都城遗址等指明了方向。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莊蹻将兵循江上,略近楚黔中以西。莊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沃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如此记载。
然而,除了这寥寥数句,古滇国更多的历史就像是一个谜。
1956年,晋宁石寨山发现的滇王金印印证了古滇国的存在,但古滇居民的村落形态及生活方式,却无从追溯。
经过数年的大量调研和考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晋宁考古队终于在晋宁上蒜镇金砂村有所收获。如果说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的墓葬出土文物是灿烂古滇国文化的印证,那么晋宁上西河遗址的发现,则填补了过去古滇国文化中,只见墓葬不见村落遗址的空白。
来到考古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色螺蛳壳堆成的小山包,在整齐排列的长方形深坑里,贵州文玩,研究人员和工人们正顶着炎炎烈日,在深坑里埋头取土、采样、测量、绘图、拍照。
现场发现的螺蛳壳堆成一个小山包
“这里总共发现了13眼水井,全为汉时期的。其中9眼较为集中,其中J8还保留着完整的陶制井圈和木制井栏,这在全国来说都是不多见的。”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级研究员蒋志龙介绍,现场考古人员把井圈做了简单的加固,还用薄膜对木质井栏进行捆扎,留待室内进一步整理与修复。井栏的造型就是汉字“井”的形象。新发现的汉代水井均为圆形桶状,井深各不相同,井栏以原木层层叠筑,以卯榫方式固定,水井底部发现有陶釜、陶罐等器物,推测是汉代不同阶段人们取水的设施。
站在三四米高的考古深坑土壁上,从上到下明显有不同颜色的土壤分层,土壁下部都是密密麻麻的白色螺蛳壳,每一层土壤部位都粘贴着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识从最下面开始一直到①。“从最底层还没有人类生活痕迹的原土层算起,①层是现在人类的活动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师陆永富说,这些土层是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从出土文物可以判断该土壤层的大致年代,标识⑥的土壤层是汉代形成的,标识⑦⑧以下数字的土壤层就是古滇时期形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古井之外,考古队还在时代更早的地下发现了大量房屋柱洞、灰坑和灰沟,并在地层、房屋和灰坑等遗迹中,发现了大量的陶片、石器、骨器和少量青铜碎片等遗物,这些都是古滇村民生产和生活的遗留。
发现肉食来源多样
半地穴式房屋为主
除了古滇村落遗址的发掘,在此次考古中,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发现。
考古队员在地层和灰坑中发现了大量的螺蛳壳堆积,据了解,这些螺蛳壳堆积是古时候人们在取完螺蛳肉以后丢弃的,至纯天珠,相当于现在的厨余垃圾。当然,也有部分是自然死亡的螺蛳。除了螺蛳以外,还发现了各种鱼类的骨骼以及各种陆生动物,如牛、狗和鹿等骨骼遗存,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古滇人肉食来源的多种多样。
在汉代地层堆积的下方,考古人员清理出了大大小小的房屋基址20余座,以半地穴房屋基址为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复原滇时期的房屋。很多人认为,在古代临水而居的地方,应该是以干栏式建筑为主。但在这次发掘的房屋基址中,至纯天珠,有半地穴式的,而且所占比例还比较大,只有将来做进一步分析,才能弄清楚这一区域的真实情况。”蒋志龙说。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干栏式建筑指在木或者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我们所熟悉的傣家竹楼。晋宁石寨山滇墓中发现的4件汉代青铜干栏式建筑模型,亦有长脊短檐式屋顶,代表干栏式建筑的原始特征。
而半地穴式建筑,则被认为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半地穴式房屋被认为具有“北方血统”,但除了长江中游地区外,在位于澜沧江上游的卡若文化遗址中,也曾发现使用半地穴式房屋。
此外,根据考古发掘的汉代和古滇时期的聚落所处的地表判断,这两个时期的滇池水位都比现今的滇池水平面低。现今的滇池水平面海拔为1887米,汉代和古滇时期的滇池水面比现今要低4米左右,考古工作人员对滇池沉积物的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说明距今5000年以来,滇池的水位是不断变化的。
出土的陶器
上西河遗址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正在作业
期许探寻古滇国都城
古滇国是云南历史上创造过灿烂文明的古王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境内主要民族为古代滇人部落。长期以来,由于考古资料匮乏,外界对古滇国文化认知极为有限。
2014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石寨山古墓群大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将整个滇池盆地纳入石寨山古墓群大遗址考古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