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天山道”科考圆满结束 20天发现十余个遗址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0 05:21 我要评论( )

20天的科考今天接近尾声,专家学者汇聚新疆库尔勒对2017丝绸之路天山道巴音布鲁克草原综合科考进行了研讨。 本次科考队于6月2日从库尔勒市出发,途径小山道、阿拉沟古道、狼塔古道、巩乃斯古道、石林道、大裕勒都斯草原古道、阳霞古道等,发现了西外里古城

20天的科考今天接近尾声,专家学者汇聚新疆库尔勒对”2017丝绸之路•天山道”巴音布鲁克草原综合科考进行了研讨。

本次科考队于6月2日从库尔勒市出发,途径小山道、阿拉沟古道、狼塔古道、巩乃斯古道、石林道、大裕勒都斯草原古道、阳霞古道等,发现了西外里古城遗址、博格达沟沟口遗址(包热聚落遗址)、哈勒尕特拜尔其尔遗址、察汗乌苏沟口哨卡遗址、阿木尔滴水墓、巴音塔拉胡须墓、伙什托里盖墓地、“方城”遗址、那热得郭勒墓地、那热得1、2号墓地、那热得沟口墓地、哈尔诺尔墓地十余个遗址。

包括:6月5日发现包热聚落遗址,聚落内发现夹砂灰、夹砂红、彩陶等大量陶片,其中,彩陶的年代可推断到距今250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

6月12日发现民国时期的军事堡垒遗址,这个堡垒的出现说明开都河古道是存在的,而且是一条重要的通道,这个要塞的出现证明了开都河古道的存在和它的重要性。

6月14日发现“方城”遗址,科考人员初步推测“方城”为汉代控制道路的小型军事设施,年代在距今两千年左右。这些发现也从各个方面证明古道至今还有牧民在使用,也让随行队员惊叹古人的智慧,。

6月20日的重大发现:那热德太阳祭坛形似北京天坛,放射线的形状和蒙古包顶部图案相似,而外在形制、功能、性质上和敖包也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遗址距离巴州和静县大约200多公里,是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那热德郭楞墓葬群的一部分,1993年第一发现但没有进行进一步考古工作,直到2016年巫新华带队的一次科考中才被重新测量定论,被认为是距今3000年前太阳祭坛。

6月19日进入大科考阶段,丝绸之路(新疆)国际文化传播发展中心理事长刘传铭,前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等,也加入了本次科考最后重要阶段。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对此次科考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并对不同的观点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下面是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

丝绸之路(新疆)国际文化传播发展中心理事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 刘传铭

丝路中心建的初衷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新疆地区整个文明的古遗存做这种新时代的阐述,是我们两个任务,同时中心的名字叫丝绸之路新疆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那么这个传播中心建立的时机恰恰又是我们国家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时候,达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响应的这么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以,丝路中心应该宗旨很明确,是关于丝绸之路文化的叙述,从总的中心任务上来说,与总书记提出的相通,尤其是民心相通,完成我们应该尽的文化责任,为世界上的互联互通,共荣共享,做出我们的贡献,另外具体到丝路中心的工作,目前是以新疆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段,田野科考为我们的重心,那我们想把田野考古的科学成果通过中心的宣传组织把这些专业的知识变成社会的共识,这大概是丝路中心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于丝绸之路,我个人有一个说法,这个丝绸之路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文化概念,从约定俗成的意义上讲,它没有一个现代人类头脑里存活的一个比值的交通路网的概念,可是我们为什么坚持提出来,昆仑道,天山道,金山道这样一个科考恰恰我认为文化巡演和田野科考的实际上的结合。体现了我们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互联互通,就是要使我们的学术事业不仅仅停留在现代学科,主导到田野科考的层面上,同时又要把这个工作做细做深,因为大家知道整个新疆地区无论是昆仑道,天山道,还是金山道,都是我们丝绸之路路网一个大的结构里面这样非常重要的阶段,关于世界文明,有西来说,东来说,中心说,这都是学术问题,它一直会在不停的争论当中认识走向真理,可是,我相信通向真理的道路一定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所以为什么要对新疆这三条道路进行一个综合性科考,就是要我们找到古人留下来的蛛丝马迹。对这个蛛丝马迹做常识性的辨析,为我们真正的对丝绸之路的文化解读,提供充分的科学的证据

北京大学教授、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 齐东方

尽管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提出比较晚,但其实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前,这些网状的路就一直存在。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不断的迁徙,而迁徙本身就是一种交流。他举例说,以前在西方遗址里面发现有我国战国时期的丝绸和铜镜,这些文物早于张骞通西域。另外,在新疆出土了大量西方玻璃器,年代也早于西汉。这次丝路科考新发现一些人类早期遗址,比如狼塔古道入口处新发现青铜时代人类聚落遗址,至纯天珠,应该都和丝绸之路密切相关,年代也早于西汉。齐东方同时指出,不能低估张骞通西域的意义,因为它开创了政府之间的往来。张骞通西域之前的交流是一种零散、小规模民间往来,而此后政府主导的交流,无论从交往的规模和深度,还是对整个历史的影响都完全不一样。

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历史丝路精神的延续。张骞通西域最初只是为了联合大月氏打匈奴,是单纯的军事目的。但是丝路开辟以后,有了很多意外收获。中国传统观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丝路开通后放眼看世界,发现原来在我们的文明之外,还有那么多的文明。古人通过摸索最后发现,人类各民族、各国之间只有互相友好交往,才能互利互惠,不能光想武力征服世界。我们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吸取了前人的智慧,起点很高,我们首先倡导的是合作共赢,还有具体的构想和措施,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沿线国家热烈响应,影响越来越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倡议影响越来越大,我从事丝绸之路研究30多年,‘一带一路’这个倡议又把我们激活了。丝绸之路的意义远远不止是什么路呀,它有一种精神。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来新疆10多次,每次都和丝绸之路有关,但是每一次都被震撼,不是说能看到雪山这种美景,而是每次都有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 巫新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南京大学师生暑假赴俄罗斯考古工作圆满结束

    南京大学师生暑假赴俄罗斯考古工作圆满结束

    2019-01-09 16:11

  • 首都师范大学临淄东古村北遗址田野考古工作圆满结束

    首都师范大学临淄东古村北遗址田野考古工作圆满结束

    2019-01-09 16:01

  • 例如:仅在一座陪葬墓中出土1件马头骨和配套的蹄骨

    例如:仅在一座陪葬墓中出土1件马头骨和配套的蹄骨

    2019-01-08 21:47

  •  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联合科考队

    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西

    2019-01-01 16:2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