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鼓楼区政府已将这处历史遗存公布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8 18:39 我要评论( )

黄家圩山坡发现的明代石塔。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考古处获悉,今年2月,黄家圩路山坡发现了一块石构件,后经考古发掘,从地下揭露出一处明代石塔遗迹。近日,经过原址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这处石塔遗迹围起了一圈石栏,并加盖玻璃罩遮风挡雨,成为一处历史文

黄家圩山坡发现明代石塔。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考古处获悉,今年2月,黄家圩路山坡发现一块构件,后经考古发掘,从地下露出一处明代石塔遗迹。近日,经过原址保护周边环境整治,这处石塔遗迹围起了一圈石栏,并加盖玻璃罩遮风挡雨,成为一处历史文化景观。

2月27日,市文物部门接到鼓楼区小市派出所民警报告文玩,称黄家圩133号山坡发现一块裸露出地表的石构件。随后,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在石构件出土区域发现一座小型石塔。

市文广新局考古处处长丁波告诉记者,这座石塔平面为六边形,现存三层,高约0.5米。最上面的第一层石座由两块石构件组成,六个立面分别刻有象、鹿、牛、狮子、麒麟、羊等动物形象;第二层石座边长0.5米,周围雕刻有一圈覆瓣莲花;最下方的石座雕刻有卷云纹,中部还有一个直径40厘米的圆孔。

石塔下方,还有一个由6块石板平铺而成的方形基座,厚度约9厘米。基座底部有两层铺地砖,文玩,但未发现有地宫存在。此外,石塔前方还发现了一个“回”字形的石质基座,表面浮雕莲瓣纹,推测为石碑的碑座。

除了残存的石塔与石构件外,发掘区域未发现其他出土器物。专家分析,塔基内所用的青砖规格与明城砖很相似,初步判断石塔的年代应为明代。结合史料文献记载,这座石塔很可能属于明代的三塔寺。

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石塔所在山体历史上叫做“大壮观山”,贵州文玩,因南朝陈宣帝起大壮观(阁)于此山而因名。此山俯临后湖(今玄武湖),六朝时期为校肆舟师之所。公元579年,陈宣帝陈顼登上大壮观山,在刚修好的大壮观阁中观看10万士兵列阵。

“大壮观山”这个名字,一直到100多年前的清代还在使用,后因山土泛红发现赤铁矿,才渐渐改称“红山”,也就是如今红山动物园所在山体。

明朝永乐年间,鸡鸣寺住持德琮奉旨在灵谷寺建法会时,奏请在此处为鸡鸣寺建塔院,正统年间改建为寺,赐“三塔寺”旧名。据《金陵梵剎志》记载,该寺“去都城沈阳左卫,北城地……南去神策门(和平门)一里”,这里记载的寺院位置就是石塔所在山体的南侧。

据载,三塔寺当时有山门三楹、天王殿五楹、大佛殿五楹、僧院八房,占地面积达56亩,同时还有田、地、山、塘共计97亩,规模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鸡鸣寺。

宋代诗人张孝祥《于湖集》收录的诗句中,曾描绘了当时玄武湖畔三塔寺周边的美景:“亭依三塔占清幽,松竹环除翠欲流。晓色晴开千丈月,波光冷浸一天秋。琼瑶影里诗僧屋,云锦香中剑客舟。风送不知何处笛,雁声惊起荻花洲。”由此可见,早在宋朝年间这里就有寺庙存在,到了明代又奉旨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沿用其旧名。

丁波表示,此次发现的明代石塔,为佛都南京的寺庙历史又增添了一处重要实证。目前,鼓楼区政府已将这处历史遗存公布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在原址进行保护展示。

记者来到石塔出土地点时发现,之前的考古发掘区域已经修葺一新,成为一处古朴别致的历史文化景观。石塔遗迹前方围起了一排石栏,并加盖了一个长方形玻璃罩为其遮风挡雨。石塔周围绿植环绕,市民可以沿着一侧的石梯拾阶而上,透过玻璃罩欣赏这座明代石塔。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遗址中还有一个重大发现

    在遗址中还有一个重大发现

    2019-01-08 18:36

  • 成昆铁路凉山段考古添重大发现

    成昆铁路凉山段考古添重大发现

    2019-01-08 18:35

  • 本次发现的遗存年代绝大部分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秦汉时期

    本次发现的遗存年代绝大部分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秦汉时期

    2019-01-08 18:33

  • 考古人员日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首次大规模发现、辨识出半地穴式房址

    考古人员日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首次大规模发现、辨识出半地

    2019-01-08 18:30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