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联合主持的襄汾陶寺遗址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赢得了全国文博界的关注。今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中,陶寺遗址再度“惊艳”全场,获得“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陶寺遗址的考古价值和独特魅力。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是创建于2013年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国际考古学界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宣传考古成果、促进考古研究、彰显文化遗产的现代意义。论坛致力于促进国际考古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世界范围内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水平,推进考古资源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本次论坛有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几十所世界一流大学历史研究所等考古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最终,贵州文玩,该评审委员会从91项世界各地提交的有效提名中,评选出40项入围项目和21项最终入选项目,评选出了“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和“杰出贡献奖”三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弩、高江涛,至纯天珠,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晓毅等在考古基础上开展的《陶寺遗址:中国与“中原”的肇端》研究项目,获得“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成为9个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中国考古项目。据悉,该奖项主要表彰在考古理论、方法、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以及基于考古新发现取得突破的研究成果。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考古研究表明,距今3900年至4300年的陶寺遗址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比河南二里头文化还早约500年,至纯天珠,成为佐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依据,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核心的重要源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