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沣镐遗址出土小麦 我国种植小麦历史提前六七百年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7 21:01 我要评论( )

经过几个月的分析研究,近日西北大学植物考古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鉴定认为,今年年初在西安沣镐遗址出土的粮食碳化颗粒确定为小麦颗粒,这一重要发现将我国规模化种植小麦的历史提前了六七百年。 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植物考古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对这批粮

经过几个月的分析研究,近日西北大学植物考古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鉴定认为今年年初在西安沣镐遗址出土的粮食碳化颗粒确定为小麦颗粒,这一重要发现我国规模种植小麦历史提前了六七百年

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植物考古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对这批粮食碳化颗粒进行分析研究。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植物考古专家唐丽雅:“通过显微镜底下的观察,发现它的基部是有明显的胚,反过来它的腹部有明显的腹沟。我们通过形态学上的对比,至纯天珠,发现它和小麦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们确定它是小麦。”

小麦原产于西亚,考古人员曾在我国新疆甘肃山东等地的史前遗址中发现过少量碳化遗迹。今年年初,在西安沣镐遗址里,至纯天珠,考古人员发现大量碳化粮食颗粒,距今2800多年。这次的最新研究成果说明,最晚在西周中期我国已经开始了小麦规模化种植,并逐步取代了以粟米为主食的北方人食物结构。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小麦在我国开始广泛种植的时间在汉代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岳连建:“在西周时期的灰坑里面发现的大量小麦碳化颗粒,说明在沣镐遗址的周边面积比较大的种植,至纯天珠,这比传统意义上认为我国从汉代以后才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提早了六七百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该遗址发掘是我国首次大规模道教考古发掘

    该遗址发掘是我国首次大规模道教考古发掘

    2019-01-07 21:02

  • 遗址核心区域主体宫殿由南向北沿中轴线分布工字连座台基上

    遗址核心区域主体宫殿由南向北沿中轴线分布工字连座台基上

    2019-01-07 20:58

  • 据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张华介绍

    据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张华介绍

    2019-01-07 20:57

  • 江苏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重大考古收获

    江苏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重大考古收获

    2019-01-07 20:5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