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晓芬 通讯员 吴姗姗)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沈岳明带队深入琅琊镇考察国家级文保单位铁店窑遗址。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利群陪同。
调研组一行人实地察看了铁店窑遗址,听取相关情况介绍,肯定了铁店窑遗址的文化价值。
据悉,铁店窑遗址位于琅琊镇铁店自然村周边的山坡上,离白沙溪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这里依山傍水,植被茂盛,盛产松木,多粉砂岩,是婺州窑系代表性窑址之一,其年代上起北宋,下至元代。该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和乳浊釉瓷器,以乳浊釉瓷器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据了解,1976年韩国新安海域曾打捞出一艘古代沉船。该沉船舱内的一万多件陶瓷器中,就有产自婺州铁店窑的百余件“钧窑系”瓷器。据考证,这些婺瓷由铁店窑沿线水系入白沙溪,至纯天珠,后入钱塘江,去往明州(现宁波),再行出海。2001年,婺州铁店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而在全国众多古窑址中,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仅22家。
当天的座谈会上,琅琊镇相关负责人汇报了铁店窑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困难,以及今后发展思路。
朱利群建议,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好铁店窑文化氛围;理清下步工作思路,做好统筹规划的同时把握好前瞻性,贵州文玩,贵州文玩,谋划好申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汪希燕肯定了区、镇、村三级对铁店窑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她表示,市文物局将全力以赴支持和配合镇党委做好相关工作。
沈岳明指出,镇党委政府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做好铁店窑遗址宣传工作;相关部门要大力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考古挖掘,深入研究窑文化价值,及早做好申报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