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长城保护联盟成立大会近日在北京慕田峪长城景区举行,至纯天珠,会上,至纯天珠,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为“长城保护联盟”首批41个成员之一,大会上还展示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标及所承担研究的楚长城风貌。
“长城保护联盟”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
楚长城的年代可追溯到春秋中期,至纯天珠,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也是目前国家已公布的长城中位置最靠南的长城,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东周时期,楚国在南阳盆地西部、北部、东部边缘地带及信阳大别山一线构筑长城防御线。这条长城防线既是楚国北上参与诸侯争霸,问鼎中原的跳板和基地,又是防御中原诸侯南下,保卫江汉平原楚国腹心地带的屏障。因此,楚长城的军事实用性比较强,军事色彩比较浓厚。此外,楚长城在风貌形态、建筑结构和工艺、修建规律和特点上都有别于被社会广泛熟知的明长城。
近年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楚长城的研究、保护、宣传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08年以来,按照国家文物局及河南省文物局的部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了国家楚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并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此后,又做了一系列与楚长城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对构成楚长城的人工墙体、关隘的关墙、城址、烽火台、兵营遗址、古道等进行了发掘。据此,断定了楚长城的修筑时代,基本确定了南阳盆地北部和东部边缘地带的楚长城分布线,同时又勾划了楚长城的防御体系。(记者 秦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