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石峁遗址出土文物来揭秘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6 06:58 我要评论( )

榆林石峁遗址又有惊人的新发现,5月21日记者从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这个距今4000多年的石城里,发现了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弦乐器口弦琴。 石峁先民的垃圾堆中发现 我国最早弦乐器 21日上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在石峁遗址出土口

榆林石峁遗址又有人的发现贵州文玩,5月21日记者从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这个距今4000多年石城里,发现了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弦乐器——口弦琴。

石峁先民的“垃圾堆”中发现

我国最早弦乐器

21日上午,陕西考古研究院长孙周勇在“石峁遗址出土口弦琴新闻发布会暨首展开幕式”上介绍,石峁遗址的持续考古已经揭示出其主体内涵是一座包含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距今4000余年。其中,皇城台是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应当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即大型宫殿、宗庙、池苑及作坊的分布区域。

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的发掘,石峁考古队在皇城台发现了数量巨大、品类丰富的各类遗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重要遗物。在数以万计的各类骨器中,考古专家甄别出一批重要乐器——口弦琴。

目前已掌握的资料表明,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均出土于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的“弃置堆积”内。石峁遗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制作规整,文玩,呈窄条状,中间有细薄弦片,一般长8——9厘米、宽超过1厘米,厚仅1——2毫米,初步统计不少于20件,与其一同发现的还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最新的测年数据显示这些口弦琴制作于距今约4000年前

此次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距今约4000年,专家判断其为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弦乐器,其结构完整、特征明确,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

口弦琴保持着

人类早期弦乐器的原型特质

孙周勇介绍:《诗经·君子阳阳》中有:“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诗经·小雅·鹿鸣》中记载:“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这些先秦文献中的“簧”就是此次发现的口弦琴。

发布会现场,口弦琴演奏家陈志鹏现场演奏了两种不同形状的口弦琴,低沉空旷的曲调,贵州文玩,让观众聆听到了来自远古的乐声。孙周勇说:“现代口弦琴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流行于我国蒙古族、羌族、回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以及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中。” 在陈志鹏随身携带的几只口弦琴中,记者还见到了外国的口弦琴,他说:“国外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北欧拉普人、北海道阿依努人等也擅用此类乐器。口弦琴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为世界多个民族所使用,保持着人类早期弦乐器的原型特质,是一种世界性的乐器,承担着共同的功能——沟通人神天地。”

口弦琴有人类音乐

“活化石”的美誉

发布会结束后,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内,一枚出土自石峁遗址的口弦琴、一枚骨哨和三枚陶哨首次进行了对外展出

孙周勇说口弦琴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古乐器,素有人类音乐“活化石”的美誉,是中国古代颇具诗性的乐器之一。在石峁遗址的骨制口弦琴出土地附近,考古学还发现了此次展出的骨哨和陶哨,根据文献的记载,专家推测这些口弦琴当初的演奏场合可能与某些重要的祭祀有关。结合目前我国羌族男女还在用口弦琴传情表意的实际情况,专家推测,石峁先民许当年在祭祀之外也曾用口弦琴互诉衷肠。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发现了少量夹炭红衣陶片

    发现了少量夹炭红衣陶片

    2019-01-06 06:55

  •  记者从21日在西安举办的石峁遗址出土口弦琴新闻发布会暨口弦琴首展开幕式上获悉

    记者从21日在西安举办的石峁遗址出土口弦琴新闻发布会暨口弦琴首展

    2019-01-06 06:49

  • 平阳西湾 发现疑似石棚墓遗址

    平阳西湾 发现疑似石棚墓遗址

    2019-01-06 06:37

  • 宽约25米;C2位于外城东部

    宽约25米;C2位于外城东部

    2019-01-06 04:1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