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允城,亦称近引城,位于德宏州陇川县城子镇城子村委会撒定下坝社西北侧的丘陵地带。2018年1月至4月,为配合腾冲至陇川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德宏州文物管理所、陇川县文物管理所、瑞丽市文物管理所和云南大学等单位,至纯天珠,对受该项目施工建设影响的景允城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北城墙地层堆积
发掘区域位于公路建设区域影响的北城墙及东城墙附近和城址西南部,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分别对北城墙、东城墙及其外围壕沟进行解剖清理,北城墙的构筑方式:首先利用原生山体,稍加修整,再于山体上面逐渐堆筑加高,形成墙体。其堆筑方向顺山势由北向南,均呈斜向堆积,墙体堆积由上至下可分为17层,未发现夯筑痕迹。原生山体高5.72、宽27.93米。北墙体最宽15.54、高2.33米。墙体外侧有防御性壕沟,口大于底,沟壁呈斜壁内收,沟底为平底。沟口宽4.3、沟底宽2.9、深1.6米。
东墙体部分区域已被破坏,其构筑方式与北墙体略有差异:首先于原地表稍加修整,再于其上逐渐堆筑形成墙体。墙体由上至下可分为10层,第5层至第10层近水平状堆积,第1层至第4层呈斜向堆积。东墙体亦未发现夯筑痕迹。东墙体残宽9.73、高6.2米。墙体外侧亦有壕沟,口大于底,沟壁呈斜壁内收,沟底为圜底。沟口宽2.5、沟底宽0.72、深1.14米。
北壕沟西壁地层堆积
东城墙地层堆积
发掘工作尤以在城址西南部区域的收获较多。发掘探方地层堆积相对简单,普遍为5至6层,较深的探方有7层堆积。以TS8W33探方为例,地层堆积共分6层,3层以上为晚期堆积,文玩,3层以下则为早期堆积。晚期地层中出土较多砖、瓦残片及陶、瓷片,早期地层出土少量陶、瓷片。可辨器形有罐、碗、盘、壶、瓶等。共清理房址、窑址、灶址、火塘、灰坑、沟等遗迹60多个。
东壕沟北壁地层堆积
TS8W33南壁地层堆积
揭露房址7座。初步可分为早晚二期。早期发现栽插木桩柱之柱洞少数成排分布,多数则较为零乱,推测早期房址存在“干栏式”建筑。晚期房址则为地面起建式,以石础立柱,用卵石或加瓦片构筑墙基的建筑形式。由于近代深耕农作,且房址埋藏较浅,发掘区域房址均遭到较大破坏。
6号房址正摄影像图
6号房址排水沟
6号房址为地面起建,南北向建筑。仅发掘房址东侧部分区域。6号房址平面形状为长方形,揭露北、南、东三面墙基,东墙基中部偏南有砖砌排水沟。石墙基由1~3层卵石堆砌而成。墙基残宽0.7~0.8、残高0.15~0.25米。因其西侧未进一步发掘,故6号房址的大小尚无法判断。
7号房址正摄影像图
7号房址墙基西南角
7号房址为地面起建,南北向建筑。残留部分墙基,立柱础石未发现。7号房址平面呈长方形,面阔14米,进深11米,面积154平方米。其内部分间情况不明。
7号房址南墙基
7号房址西墙基
位于TS8W32探方内的南面墙基,于地面上用鹅卵石和碎瓦堆砌而成,内外侧均用鹅卵石码砌整齐,中间用碎瓦填实。
1号窑址正摄影像图
1号窑址上部烧结层
位于TS8W31探方内的西面墙基仅见内侧墙基,外侧墙基已被破坏。内侧墙基用残瓦、砖构筑而成,瓦头完整一面向内侧立码放整齐,外侧残缺部分长短不一。北面墙基仅残留三块筒瓦,直向排列整齐,东南转角处残存两块石板。
1号窑内堆积断面
水池南壁
在南部墙基西南侧,发现一处黄褐色土堆,土质致密,包含较多瓦片,沿墙基走向分布,应属倒塌墙体,其墙体应为土墙。
2号窑址
1号灶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