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清道光元年平泉州铁铸古钟现身辽宁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5 10:10 我要评论( )

河北省平泉县文保所22日透露,该所在辽宁省建平县找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平泉州铁铸古钟。该古钟通高约1.2米,直径约0.8米,钟体外面有1000余字铭文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 清代道光年间平泉州铁铸古钟 古钟钟体有铸造时间为大清道光元年(1821年)五周日

河北省平泉县文保所22日透露,该所在辽宁省建平县找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平泉州铁铸古钟。该古钟通高约1.2米,直径约0.8米,钟体外面有1000余字铭文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

清道光元年平泉州铁铸古钟现身辽宁

清代道光年间平泉州铁铸古钟

清道光元年平泉州铁铸古钟现身辽宁

古钟钟体有铸造时间为“大清道光元年(1821年)五周日成造大吉”字样

清道光元年平泉州铁铸古钟现身辽宁

古钟钟体有“直隶古北口外承德府管平泉州东北乡石拉稿老爷、圣母庙神鸣钟一口”字样

据介绍,古钟现在辽宁省建平县奎德素镇,铸造时间为大清道光元年(1821年),铁钟通高约1.2米,直径约0.8米,从上到下依次为钟鼻、钟顶、钟身、钟耳。钟鼻由两个后脑相连的怪人头以及四个铁鼻组成,共有六孔,用于穿绳束索,以高吊铁钟。钟顶略有凸起、下斜,其上有三个圆孔,钟体内未见铭文。

古钟钟体环周共分八个部分,上下两节。上节书双钩行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下节为铁钟铭文,也是分八个部分环绕铁钟。

铁钟铭文从右到左依次排列,首先标注有4位铸造师的名字;而后是寺庙化缘、施工组织的僧人名单;再后是会首铺户所捐功德善款名单;最后是各商铺、个人捐赠功德名录。

铭文下边是八个半椭圆形钟耳。钟耳的两边铸有清晰的忍冬纹饰,上边则是卷枝纹。卷枝纹下边是“阳文”代表八个方位的八卦符号“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河北省平泉县文保所所长李军说,“古钟铭文共有1000余字,从铭文‘直隶古北口外承德府管平泉州东北乡石拉稿老爷、圣母庙神鸣钟一口’可知,此钟属平泉州东北乡的石拉稿(是蒙语,意为“清澈的像镜子一样的河”)。”

平泉州在今河北承德平泉县城区,为什么在今天的辽宁省建平县会出现平泉州的铁钟?李军对记者说,这需从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建制变化来探究。

据了解,清雍正七年(1729年)在喀喇沁中旗的八沟地方设八沟直隶厅,管理喀喇沁三旗商民事务。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设平泉州。州治八沟(今河北平泉县平泉镇)是东部蒙古的重要集贸城镇。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析平泉州之东北境喀喇沁右翼旗旧牧地、建昌县(今凌源市)之北境敖汉左、右、南三旗旧牧地,取建昌、平泉这两地的首字置建平县,县治新邱(今建平镇)。现在的建平县西部和北部与内蒙古赤峰市的宁城县、喀喇沁旗及元宝山区隔老哈河(发源于平泉柳溪乡)相望。平泉县文保所所长李军说,“由此断定辽宁省建平县奎德素镇一带在1903年前确为平泉州管辖。”

平泉县文保部门表示,平泉州铁钟的发现,不仅是冀辽蒙交界处行政机构管辖地域变化的见证,,更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一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修建的精美青石贤孝坊矗立在荒草中

    一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修建的精美青石贤孝坊矗立在荒草中

    2018-12-30 12:07

  • 这批钱币被镇干部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暂时封存在紫山派出所

    这批钱币被镇干部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暂时封存在紫山派出所

    2018-12-30 09:31

  • 河北邯郸发现道光年间进士府

    河北邯郸发现道光年间进士府

    2018-12-29 20:38

  •  据太原市杏花岭区文物局局长宋建伟介绍

    据太原市杏花岭区文物局局长宋建伟介绍

    2018-12-29 14:2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